查古籍
青龍筋
《陜西中草藥》
為蘿草科植物青龍?zhí)?/strong>的帶根全草。全年可采。鮮用或曬干。
生于林下、崖邊或石隙中。分布陜西、四川。
多年生纏繞藤本。莖細(xì)弱,多分枝,綠色。葉對生;狹披針形,長3~4.5厘米,寬5~10毫米,全緣;葉柄短,長2~3毫米。傘形花序腋生,具少數(shù)花朵;花冠鐘形,5裂,淡綠色。蓇葖果紡錘形,長4~5厘米。種子先端有冠毛。
淡,溫。
活血舒筋,理氣祛風(fēng)。治跌打損傷,下肢冷痛麻木,風(fēng)濕手足麻木,牙痛。
①治風(fēng)濕手足麻木,筋骨損傷:捆仙絲一兩。燉豬蹄服。
⑦治牙痛:捆仙絲干根半寸,研粉,含在痛牙處。
青龍筋、九龍香、還陽草、藤葉細(xì)辛
出自《陜西中草藥》
藥材基源:為蘿摩科植物青龍?zhí)俚膸Ц荨?/p>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iondia hnryi(Warb.Ex Schltr.Et Diels)Tsiang et P.T.Li[Cynanchum henryi Warb.Ex Schltr.EtDiels]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鮮用或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000-1700m的山地疏林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陜西、甘肅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四川等地。
多年生纏繞藤本。莖柔弱,無毛或幼枝上有微毛。葉對生;葉柄長約3mm,被微毛,頂端具絲狀小腺體;葉片薄紙質(zhì);窄披針形,長3-4.5cm,寬5-10mm,無毛,中脈在下面隆起,側(cè)脈不明顯。聚傘花序腋生,長1-2cm;花萼5深裂,裂片披針形,外面被短柔毛,內(nèi)面基部有5個腺體;花冠近鐘狀,花冠裂片5,展開,比花冠筒長,內(nèi)面被疏微毛;副花冠5裂,著生于合蕊冠基部,裂片三角形;花藥先端有圓形薄膜附屬物;花粉塊長圓形,下垂,花粉決柄彎曲向上升;子房無毛,柱頭盤狀五角形。蓇葖果單生,狹披針形,長5-6cm。種子先端具白絹質(zhì)的種毛?;ㄆ?-7月.果期7-10月。
肝;腎經(jīng)
微辛;性溫
祛風(fēng)通絡(luò);活血止痛。主風(fēng)寒濕痹;四肢麻木冷痛;牙痛;跌打損傷
內(nèi)服:煎湯,9~30g。
①治風(fēng)濕手足麻木,筋骨損傷:捆仙絲一兩。燉豬蹄服。②治牙痛:捆仙絲干根半寸,研粉,含在痛牙處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青龍筋
出處《陜西中草藥》
來源為蘿草科植物青龍?zhí)?/strong>的帶根全草。全年可采。鮮用或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于林下、崖邊或石隙中。分布陜西、四川。
原形態(tài)多年生纏繞藤本。莖細(xì)弱,多分枝,綠色。葉對生;狹披針形,長3~4.5厘米,寬5~10毫米,全緣;葉柄短,長2~3毫米。傘形花序腋生,具少數(shù)花朵;花冠鐘形,5裂,淡綠色。蓇葖果紡錘形,長4~5厘米。種子先端有冠毛。
性味淡,溫。
功能主治活血舒筋,理氣祛風(fēng)。治跌打損傷,下肢冷痛麻木,風(fēng)濕手足麻木,牙痛。
復(fù)方①治風(fēng)濕手足麻木,筋骨損傷:捆仙絲一兩。燉豬蹄服。
⑦治牙痛:捆仙絲干根半寸,研粉,含在痛牙處。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捆仙絲拼音注音Kǔn Xiān Sī別名青龍筋、九龍香、還陽草、藤葉細(xì)辛
出處出自《陜西中草藥》
來源藥材基源:為蘿摩科植物青龍?zhí)俚膸Ц荨?/p>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iondia hnryi(Warb.Ex Schltr.Et Diels)Tsiang et P.T.Li[Cynanchum henryi Warb.Ex Schltr.EtDiels]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鮮用或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000-1700m的山地疏林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陜西、甘肅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四川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多年生纏繞藤本。莖柔弱,無毛或幼枝上有微毛。葉對生;葉柄長約3mm,被微毛,頂端具絲狀小腺體;葉片薄紙質(zhì);窄披針形,長3-4.5cm,寬5-10mm,無毛,中脈在下面隆起,側(cè)脈不明顯。聚傘花序腋生,長1-2cm;花萼5深裂,裂片披針形,外面被短柔毛,內(nèi)面基部有5個腺體;花冠近鐘狀,花冠裂片5,展開,比花冠筒長,內(nèi)面被疏微毛;副花冠5裂,著生于合蕊冠基部,裂片三角形;花藥先端有圓形薄膜附屬物;花粉塊長圓形,下垂,花粉決柄彎曲向上升;子房無毛,柱頭盤狀五角形。蓇葖果單生,狹披針形,長5-6cm。種子先端具白絹質(zhì)的種毛?;ㄆ?-7月.果期7-10月。
歸經(jīng)肝;腎經(jīng)
性味微辛;性溫
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通絡(luò);活血止痛。主風(fēng)寒濕痹;四肢麻木冷痛;牙痛;跌打損傷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9~30g。
復(fù)方①治風(fēng)濕手足麻木,筋骨損傷:捆仙絲一兩。燉豬蹄服。②治牙痛:捆仙絲干根半寸,研粉,含在痛牙處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