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苦壺盧蔓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苦壺盧蔓拼音注音Kǔ Hú Lú Màn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葫蘆科植物苦葫蘆。夏、秋采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稗史》:"痳瘡,煎湯浴之。"

    復(fù)方

    治小兒白禿:苦壺盧蔓同裹鹽荷葉,煎濃汁洗三、五次。(《圣濟總錄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苦壺盧蔓拼音注音Kǔ Hú Lú Màn別名

    苦瓠藤

    英文名stem of Bitter Bottle Gourd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葫蘆科植物小葫蘆的莖藤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agenaria siceraria (Molina ) Standl. Var.microcarpa (Naud.) Hara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;切段;曬干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一年生攀援草本。莖、枝具溝紋,被軟柔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10-20cm,頂端有2腺體,被毛;卷須纖細(xì),上部分2歧,初時被微柔毛;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,長、寬均10-30cm,不分裂或3-5裂,先端銳尖,基部心形,彎缺開張,邊緣有不規(guī)則的齒;掌狀脈5-7。雌雄花均單生;雄花花梗細(xì),比葉柄稍長,花萼筒漏斗狀,裂片披針形;花冠白色,裂往皺波狀,雄蕊3,花室折曲。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;花萼和花冠似雄花;子房中間縊縮,花柱粗短,柱頭3,2裂。植株結(jié)實較多;果實啞鈴狀,下部大于上部,長不足10cm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心;肺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苦;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殺蟲解毒。主麻疹;白麻瘡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適量,煎水洗浴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稗史》:麻瘡,煎湯浴之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Tánɡ別名刺蜜來源豆科駱駝刺屬植物駱駝刺Alhagi pseudoalhagi Desv.的分泌糖粒,其種子也入藥。夏季將布或紙鋪地下,用棍敲打,使糖粒落下即成;秋季采種子,曬干。性味甘、酸,溫。功能主治澀腸,止痛。刺糖: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ǎo Yā出處《黑龍江中藥》來源為五加科植物遼東楤木的根皮或樹皮。春季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闊葉林中,或林緣附近。分布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等地。原形態(tài)遼東楤木,又名:龍牙梅木、刺龍牙、虎陽刺。小喬木,高1.5~3米。樹皮灰色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Yù別名野茨菇、山茨菇來源天南星科刺芋屬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(L.)Thwaites [L. heterophylla Schott],以根狀莖入藥。全年可采,切碎曬干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消炎,止痛,消食,健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Yuán Suī別名馬刺、香信、假芫荽、簕芫荽、山芫荽、大葉芫荽來源傘形科刺芫荽屬植物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.,以全草入藥。夏秋采,陰干或鮮用。性味辛、微苦,溫。功能主治疏風(fēng)解熱,健胃。用于感冒,麻疹內(nèi)陷......
  • 別名野花椒、巖椒來源蕓香科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DC.,以根、果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?;瘜W(xué)成分果實含揮發(fā)油0.57~2.0%。性味辛、麻,溫。功能主治溫中散寒,止痛,殺蟲,避孕。主治胃痛,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,避孕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