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《綱目》
為葫蘆科植物苦葫蘆的莖。夏、秋采。
《稗史》:"痳瘡,煎湯浴之。"
治小兒白禿:苦壺盧蔓同裹鹽荷葉,煎濃汁洗三、五次。(《圣濟總錄》)
苦瓠藤
出自《本草綱目》。
藥材基源:為葫蘆科植物小葫蘆的莖藤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agenaria siceraria (Molina ) Standl. Var.microcarpa (Naud.) Hara
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;切段;曬干
一年生攀援草本。莖、枝具溝紋,被軟柔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10-20cm,頂端有2腺體,被毛;卷須纖細(xì),上部分2歧,初時被微柔毛;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,長、寬均10-30cm,不分裂或3-5裂,先端銳尖,基部心形,彎缺開張,邊緣有不規(guī)則的齒;掌狀脈5-7。雌雄花均單生;雄花花梗細(xì),比葉柄稍長,花萼筒漏斗狀,裂片披針形;花冠白色,裂往皺波狀,雄蕊3,花室折曲。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;花萼和花冠似雄花;子房中間縊縮,花柱粗短,柱頭3,2裂。植株結(jié)實較多;果實啞鈴狀,下部大于上部,長不足10cm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心;肺經(jīng)
苦;寒
殺蟲解毒。主麻疹;白麻瘡
外用:適量,煎水洗浴
《稗史》:麻瘡,煎湯浴之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《綱目》
來源為葫蘆科植物苦葫蘆的莖。夏、秋采。
功能主治《稗史》:"痳瘡,煎湯浴之。"
復(fù)方治小兒白禿:苦壺盧蔓同裹鹽荷葉,煎濃汁洗三、五次。(《圣濟總錄》)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苦壺盧蔓拼音注音Kǔ Hú Lú Màn別名苦瓠藤
英文名stem of Bitter Bottle Gourd出處出自《本草綱目》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葫蘆科植物小葫蘆的莖藤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agenaria siceraria (Molina ) Standl. Var.microcarpa (Naud.) Hara
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;切段;曬干
原形態(tài)一年生攀援草本。莖、枝具溝紋,被軟柔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10-20cm,頂端有2腺體,被毛;卷須纖細(xì),上部分2歧,初時被微柔毛;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,長、寬均10-30cm,不分裂或3-5裂,先端銳尖,基部心形,彎缺開張,邊緣有不規(guī)則的齒;掌狀脈5-7。雌雄花均單生;雄花花梗細(xì),比葉柄稍長,花萼筒漏斗狀,裂片披針形;花冠白色,裂往皺波狀,雄蕊3,花室折曲。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;花萼和花冠似雄花;子房中間縊縮,花柱粗短,柱頭3,2裂。植株結(jié)實較多;果實啞鈴狀,下部大于上部,長不足10cm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歸經(jīng)心;肺經(jīng)
性味苦;寒
功能主治殺蟲解毒。主麻疹;白麻瘡
用法用量外用:適量,煎水洗浴
各家論述《稗史》:麻瘡,煎湯浴之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