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苦苣苔

    拼音注音Kǔ Jù Tái別名

    鋸齒三七、一張白、巖菜、水鱉草

    英文名Common Conandron出處

    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苦苣苔科植物苦苣苔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onandron ramondiolides Sieb. Et Zucc.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600-1000m的山谷溪邊石上,山坡林中石壁上陰濕處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苦苣苔 多年生草本。根狀莖短而臥,長1.4-3cm,芽密被黃褐色長柔毛。葉能常1-2,稀有3片;葉柄長4-19cm,有翅;葉片草質(zhì)或薄紙質(zhì),橢圓形或橢圓狀卵表,長18-24cm,寬4.5-14.5cm,先端漸尖,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,邊緣不整齊的牙齒,兩面毛,有時下面沿脈具疏毛。花葶1-2條,長達17cm,疏被白色短柔毛;聚傘花序傘房狀,有5-10花,花序梗長9-12cm,被疏行或近無毛;苞片小,張表,長4-8mm;花萼5深裂,裂片狹披針形或披針形狀線形,先端微鈍,外面被疏柔毛;花冠紫色,直徑1-1.8cm,筒長3.5mm,裂片5,三角狀狹卵形,先端鈍;雄蕊5,著生花冠基部,花絲極短,花藥圍繞花柱連著成筒,藥隔有長附屬物,長約2mm;雌蕊無毛,花長5-6.6mm,柱頭球形。蒴果狹球形或長圓狀卵形,長約8mm,具宿存花柱。種子淡褐色,紋錘形?;ㄆ?-7月,果期8-9月。

    性狀

    全草含苦苣苔甙(conandroside),洋丁香酚甙(acteoside)。[1]

    藥理作用

    苦苣苔全草提取物,在抗腫瘤篩選實驗中,用肉瘤S180腹水型總細胞容積法實驗表明本品無抗腫瘤作用。[1]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性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蛇毒。主毒蛇咬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用法用量,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新華本草綱要》全草,味苦,性寒。有清熱解毒的功能。外用治毒蛇咬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八楞木拼音注音Bā Lénɡ Mù別名八棱麻(《藥材學(xué)》),青竹標(biāo)(《貴州植藥調(diào)查》),八面風(fēng)、三棱草(《貴州草藥》)。出處《飲片新參》來源為菊科植物風(fēng)毛菊的全草。七月左右割取全草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長于山坡草地。分布華東及中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Lénɡ Má別名牛鼻子樹、老母豬、五爪根、大糯葉、雙合合、牙呼光[傣]來源蕁麻科野苧麻Boehmeria siamensis Craib,以全草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祛風(fēng)除濕。主治腸癰,經(jīng)閉腹痛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Zhǎo Jīn Lónɡ別名百兩金、八爪龍、八爪根、鐵雨傘、高八爪、開喉箭[四川]來源為紫金??谱辖鹋僦参锇賰山餉rdisia crispa(Thunb.)DC.[A.hortorum Maxim;A. henryi He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 Mù Mán別名七鰓鰻(薛德熵《系統(tǒng)動物學(xué)》),七星子魚(《吉林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吉林中草藥》來源為七鰓鰻科動物七鰓鰻的全體。生境分布部分時期棲息于海中,成長后游至淡水河流中產(chǎn)卵,為洄游性魚類。常以吸盤吸附子其他魚體上,吸食其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Gǔ Shénɡ來源藥材基源:為石杉科植物有柄馬尾衫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hlegmariurus hamiltonii(Spreng.)Love et Love var.petiolatus(Clarke)Ching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