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柳葉斑鳩菊

    拼音注音Liǔ Yè Bān Jiū Jú別名

    米碌塞、鐵珠草、白頭升麻、白龍須

    英文名root of Willowleaf Ironweed出處

    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柳葉斑鳩菊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ernonia saligna (Wall.) DC.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凈切片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500-1600(-2100)m的開曠山坡灌叢中或疏林下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柳葉斑鳩菊 多年生堅硬草本,高60-100cm或更高。莖基部木質(zhì),直立,多分支,有明顯條紋,稍粗糙,有密腺毛。葉互生;葉柄極短或近無柄;葉片倒披針形或橢圓狀長圓形,長5-18cm,寬1-5cm,先端漸尖或急尖,基部窄楔形,邊緣有疏鋸齒,側(cè)脈7-8對,細脈風(fēng)狀,葉脈在下面明顯,兩面有黃褐色密糙毛和腺點。頭狀花序多數(shù),徑5-8mm,通常6-8個在葉腋或枝端排成具葉的傘房狀花序,具6-12個花;花梗5-8mm,被較密短柔毛和腺;總苞狹鐘形,徑約6mm,總苞片4層,卵形或長圓形,先端常紫色,鈍而具小尖,長1.5-6mm,有疏絨毛或近無毛;花淡紅紫色,花冠筒狀,長6-7mm,上部具狹披針形短裂片,外面具腺。瘦果長圓形,長約2mm,具10條肋,無毛,肋間有腺點;冠毛淡白色,1層,糙毛狀,長約7mm?;ㄆ?月至翌年2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苦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健脾消食;潤肺止咳。主咽喉腫痛;肺結(jié)核;咳嗽咯血;折帶;子宮脫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-30g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云南思茅中草藥》:全草:治瘧疾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沙糖拼音注音Bái Shā Tánɡ別名石蜜(《唐本草》),白糖(《子母秘錄》),糖霜(《日用本草》),白霜糖(《本草備要》)。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汁,經(jīng)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結(jié)晶體。歸經(jīng)《本草衍義補遺》:“入脾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沙蒿別名籽蒿來源菊科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.,以種子入藥。生境分布內(nèi)蒙古、陜西、寧夏、甘肅。性味辛,溫。功能主治消炎散瘀,利氣,殺蟲。腮腺炎,扁桃體炎,瘡癤紅腫:種子適量研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沙蟲藥拼音注音Bái Shā Chónɡ Yào別名痢藥出處《貴州草藥》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黃花香茶菜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草坡路旁。分布陜西、廣西、貴州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,高達1米。莖直立,方形,有柔毛。葉對生......
  • 別名活麻草來源蕁麻科蕁麻屬植物裂葉蕁麻Urtica fissa Pritz.,以全草入藥。四季可采,曬干。性味甘、淡,微寒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除濕。用于風(fēng)濕骨痛,小兒吐乳,皮膚濕疹。用法用量0.5~1兩,水煎服或外洗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ín Cǎo別名接骨風(fēng)來源藥材基源:為蕁麻科植物長莖冷水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ilea longicaulis Hand.-Mazz.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700m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