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老槍谷子

    拼音注音Lǎo Qiānɡ Gǔ Zi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莧科植物尾穗莧的種子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maranthus caudatus L.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季果實成熟時剪下果穗,曬干,搓下種子,干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,亦有野生。原產熱帶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1.5-2.5m。莖粗壯,具鈍棱角,單一或稍分枝,綠色,或常帶粉紅色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2.5-15cm,疏生柔毛;葉片菱狀卵形或菱狀披針形,長4-15cm,寬2-8cm,先端短漸尖或圓鈍,具小芒尖,基部寬楔形,稍不對稱,全緣或波狀,兩面無毛,脈上疏生柔毛。夏、秋季開花,圓錐花序頂生,下垂,由多數或少數穗狀花序組成,側穗狀花序長2.5-25cm,頂生者長于數倍;花單位,雄花及雌花混生于同一花簇;蒼片和小苞片干膜質,紅色,披針形;萼片5,長橢圓形;花被片紅色,透明,中有1脈,雄花的花被片長圓形,雄蕊5;雌花的花被片長圓狀披針形,花柱3。胞果近卵形,上半部紅色,蓋裂。種子扁豆形,淡棕黃色,有厚的環(huán)。花期7-8月,果期9-10月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從種子中分得兩種多肽物質 Ac-AMP1和Ac-AMP2,其中Ac-AMP1由半胱氨酸(cysteine)、甘氨酸(glycine)等29個氨基酸組成,Ac-AMP2由Ac-AMP1的羧基端再連接一精氨酸(arginine)組成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從本品種子中提取出兩種多肽類物質(Ac-AMP1和Ac-AMP2),在低于已知的抗真菌蛋白的濃度,對各種植物致病真菌就有抑制生長作用,對革蘭陽性細菌也有抗菌作用,而對人類細胞無毒。

    性味

    辛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透表。主小兒水痘;麻疹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3-6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刺萆薢拼音注音Cì Bì Xiè別名大菝葜、紅萆薢來源百合科菝葜屬植物刺萆薢Smilax ferox Wall. Ex Kunth,以根狀莖入藥。秋冬春采集,洗凈切片,曬干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祛風利濕,解毒。用于風濕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è Xuán Gōu Zi別名黃瑣梅、小紅袍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出處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補編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薔薇科植物刺萼懸鉤子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ubus alexeterium F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Pú Tɑo別名山葡萄來源葡萄科刺葡萄Vitis davidii (Roman.)Foex,以根入藥。生境分布中南和西南地區(qū)。功能主治祛風濕,利小便。主治慢性關節(jié)炎,跌打損傷。用法用量鮮根4兩,水煎或泡酒服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Pú Tɑo Gēn來源藥材基源:為葡萄科植物刺葡萄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itis davidii(Roman.)Foex.[Spinovitisdavidii Roman.;Vitisarmata Dielset Gi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蒺藜拼音注音Cì Jí Lí別名茨(《詩經》),蒺藜(《毛詩傳》),蒺藜子、旁通、屜人、止行、豺羽、升推(《本經》),即藜(《別錄》),白蒺藜(《藥性論》),杜蒺藜(《圣惠方》),休羽(《綱目》),旱草(《本草經解》),三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