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菱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菱葉拼音注音Línɡ Yè出處

    《滇南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菱科植物或其同屬植物的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滇南本草》:"曬干為末,搽小兒走馬疳。"

    ②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"治小兒頭瘡及增強(qiáng)視力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.1~1.5錢。外用:研末調(diào)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菱葉拼音注音Línɡ Yè英文名leaf of Maximorwica Waterchesnut, leaf of Singharanut出處

    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屬植物的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Trapa bispinosa Roxb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一年生水生草本。根二型,除吸收根外,尚有同化根;同化根含葉綠素,生自莖節(jié),羽狀細(xì)裂。莖細(xì)長,因水之深淺不同而長短不等。葉集生莖頂,成蓮座狀,菱狀三角形,長2.5-4cm,寬2-4.5cm,邊緣上半部有粗鋸齒,近基部全緣,綠色,上面無毛,下面幼時(shí)有細(xì)毛,后漸落,沿脈有毛;葉柄長2.5-5cm,有毛或無毛,近頂處有胖大海綿狀的氣室?;▋尚?,單生葉腋;萼管短,有毛,裂片4;花瓣4;雄蕊4;子房半下位,2室,每室胚珠1,花柱鉆狀,柱頭頭狀,花盤雞冠狀。果實(shí)為梢扁的倒三角形,兩端有刺,兩刺間距離3-4cm,腹背的萼裂片脫落。種子一顆?;ㄆ?-7月。果期9-10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。主小兒走馬牙疳;瘡腫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適量,研末搽;或鮮品搗敷。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,鮮品加倍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滇南本草》:曬干為末,搽小兒走馬疳。

    2.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治小兒頭瘡及增強(qiáng)視力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Mò Línɡ Cǎo別名刺參(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),降扯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(cè)》)。出處《新醫(yī)學(xué)雜志》9:31,1973來源為川續(xù)斷科植物刺藦苓草的幼嫩全草。6~7月采收。同屬植物水蘇葉藦苓草的幼嫩全草,亦同等入藥。生境分布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蜜拼音注音Cì Mì別名羊刺蜜(《北史》),草蜜、給敦羅(《本草拾遺》),刺糖、駱駝刺糖(《新疆藥材》),陽塔克西克爾(維名)。出處《本草拾遺》來源為豆科植物駱駝刺葉中分泌液凝結(jié)而成的糖粒。夏季采收,以布鋪地,敲打枝葉,糖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刺血紅拼音注音Cì Xuè Hónɡ別名花葉假杜鵑來源爵床科刺血紅Barleria lupulina Lindl.,以全株入藥。生境分布廣東、廣西。性味辛、苦,溫。注意孕婦忌服。功能主治通經(jīng)活絡(luò),解毒消腫。主治毒蛇咬傷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Tōnɡ Cǎo別名黨楠、裂葉木通、棁木、擋凹、天羅傘英文名pith of Himalayan Trevesia出處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刺通草的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Trevesia pal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ánɡ Guǒ別名老虎刺、銹花針、刺檀香、三顆針來源藥材基源:為夾竹桃科植物假虎刺的根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arissa spinarum L.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凈,切片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沙地灌叢中。資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