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落新婦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落新婦拼音注音Luò Xīn Fù別名

    小升麻(《本草拾遺》),術(shù)活(《四川中藥志》),馬尾參、山花七、阿根八、鐵火鉗(《貴州草藥》)。紅升麻、馬尾參、野開麻、虎麻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虎耳草科植物落新婦等的全草。秋季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多生于山陽坡地的疏林或草叢中。分布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山東、河南、陜西、甘肅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45~60厘米,根莖粗大?;~為2~3回3出復(fù)葉,小葉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,長3~10.5厘米,寬2~5厘米,先端長銳尖,基部圓形,兩側(cè)不對稱,邊緣有尖銳的重鋸齒,兩面均生剛毛,尤以葉脈上為多?;ㄇo直立,高30~50厘米,下部有鱗狀毛,上部密生棕色長柔毛,花幾無梗,成窄圓錐花序;萼筒淺杯狀,5裂,帶黃色;花瓣5,白色或紫色,長約為萼的4倍;雄蕊10,花絲青紫色,花藥青色,成熟后呈米色;心皮2,離生,基部連合,子房半上位。蓇葖果,有多數(shù)種子。花期6~7月。果期8月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全草含氫氰酸?;ê纹に?。落新婦屬含2-羥基苯乙酸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涼,味苦,無毒。"

    ②《貴州草藥》:"性平,味辛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(fēng),清熱,止咳。治風(fēng)熱感冒,頭身疼痛,咳嗽。

    ①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:"(根)解毒。用葉挼作小兒浴湯,主驚忤。"

    ②《四川中藥志》:"清熱止汗,治頭痛項(xiàng)強(qiáng)及腰脊疼痛。"

    ③《貴州草藥》:"清熱解表,祛痰止咳,斂汗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5~8錢;或浸酒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風(fēng)熱感冒:馬尾參五錢,煨水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

    ②治肺癆咳血、盜汗:馬尾參、土地骨皮、尖經(jīng)藥、白花前胡各五錢。煨水服,一日三次。(《貴州草藥》)

    備注

    同屬植物華南落新婦極似本種,但植株較大,高可達(dá)3尺。小葉先端驟狹為長尖頭,花序被腺毛,花白色或淡紅色。與落新婦功效相同。分布長江以南各地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落新婦拼音注音Luò Xīn Fù別名

    小升麻、術(shù)活、馬尾參、山花七、阿根八、鐵火鉗、巴日斯-敖魯素、金尾蟮

    英文名Herb of Chinese Astilbe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拾遺》《本草拾遺》:今人多呼小升麻為落新婦,功用同于升麻,亦大小有殊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虎耳草科植物落新婦、大落新婦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Astilbe chinensis(Maxim.) Franch.et Sav.[Hoteia chinensis Maxim.;Astilbe chinensis(Maxim.) Franch.et Sav.var.davidii Franch.];Astilbe grandis Stapf ex Wils.[A.chinensis var.koreana Kom.;A.koreana(Kom.)Nakai;A.austrosinensis Hand.-Mazz.]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秋季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落新婦 生于海拔400-3600m的山坡林下陰濕地或林緣路旁草叢中。

    2.大落新婦 生于海拔400-2000m的山谷、溪邊和林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1.落新婦 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南及陜西、寧夏、甘肅、山東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等地。

    2.大落新婦 分布于東北及山東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落新婦 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45-65cm。被褐色長柔毛并雜以腺毛;根莖橫走,粗大呈塊狀,被褐色鱗片及深褐色長絨毛,須根暗褐色?;~為二至三回三出復(fù)葉,具長柄,托葉較狹;小葉片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,長2.5-10cm,寬為1.5-5cm,先端通常短漸尖基部圓形、寬楔形或兩側(cè)不對稱,邊緣有尖銳的重鋸齒,兩面均被剛毛,脈上尤密;莖生葉2-3,較小,與基生葉相似,僅葉柄較短,基部鉆形?;ㄝS直立,高20-50cm,下端具鱗狀毛,上端密被棕色卷曲長柔毛;花兩性或單性,稀雜性或雌雄異株,圓錐狀花序?qū)ηo生葉而生出;苞片卵形,較花萼長1.5mm,萼筒淺杯狀,5深裂;花瓣5,窄線狀,長約5mm,淡紫色或紫紅色;雄蕊10,花絲青紫色,花藥青色,成熟后呈紫色;心皮2,基部連合,子房半上位。蒴果,成熟時(shí)橘黃色。種子多數(shù)。花期8-9月。

    2.大落新婦 本種與落新婦的區(qū)別在于:小葉片通常短漸尖。圓錐花序?qū)掃_(dá)17cm;花序軸被腺毛;花瓣白色或紫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8-9月。

    性狀

    1.落新婦 全草皺縮。莖圓柱形,直徑1-4mm,表面棕黃色;基部具有褐色膜質(zhì)鱗片狀毛或長柔?;~二至三回三出復(fù)葉,多破碎,完整小葉呈披針形、卵形、闊橢圓形,長1.8-8cm,寬1-4cm,先端漸尖,基部多楔形,邊緣有牙齒,兩面沿脈疏生硬毛;莖生葉較小,棕紅色。圓錐花序密被褐色卷曲長柔毛,花密集,幾無梗,花萼5深裂;花瓣5,窄條形。有時(shí)可見枯黃色果實(shí)。氣微,味辛、苦。

    2.大落新婦 莖直徑1-6mm。表面被褐色長柔毛和腺毛?;~為復(fù)葉,完整小葉卵形或長圓形,長2-10cm,寬1-5cm,先端漸尖或長漸尖,基部心形或楔形,邊緣有銳重鋸齒,上面被糙伏腺毛,下面沿脈生短腺毛;莖生葉較小。圓錐花序密生短柔毛和腺毛。有時(shí)可見果實(shí),長約5mm。氣微,味苦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葉含水楊酸(salicylic acid),2,3,二羥基苯甲酸(2,3,dihydroxybenzoic acid)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涼;苦;無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(fēng);清熱;止咳。主風(fēng)熱感冒;頭身疼痛;咳嗽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5-8錢;或浸酒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風(fēng)熱感冒: 馬尾參五錢,煨水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②治肺癆咳血、盜汗: 馬尾參、土地骨皮、尖經(jīng)藥、白花前胡各五錢。煨水服,一日三次。(《貴州草藥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: (根)解毒。用葉挼作小兒浴湯,主驚忤。

    2.《四川中藥志》:清熱止汗,治頭痛項(xiàng)強(qiáng)及腰脊疼痛。

    3.《貴州草藥》:清熱解表,祛痰止咳,斂汗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百靈草拼音注音Bǎi Línɡ Cǎo別名小白藥、小對節(jié)生、小掰角、長柄牛奶藤來源蘿藦科牛奶菜屬植物百靈草Marsdenia longipes W. T. Wang,以根或全株入藥。四季可采,鮮用或曬干。毒性本品有毒,不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百眼藤拼音注音Bǎi Yǎn Ténɡ別名爬山虎、咸魚頭、五眼子、泥藤草、大甘草、小葉羊角藤來源為茜草科巴戟屬植物百眼藤M(fèi)orinda parvifolia Bartl.,以全株入藥。四季可采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甘,涼。功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百脈根拼音注音Bǎi Mài Gēn別名黃花草、牛角花、黃瓜草、小花生藤、地羊鵲、斑鳩窩來源豆科百脈根屬植物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 L.,以全草入藥。春夏采集,切碎曬干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清熱解毒,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百舌鳥拼音注音Bǎi Shé Niǎo別名反舌、反舌鳥(《易通卦驗(yàn)》),交啄(《春秋保干圖》),牛屎八哥(《綱目》),牛屎了(《本草求原》),烏鶇(《脊椎動(dòng)物分類學(xué)》),烏鴶(《中國的鳥類》),牛屎八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出處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百花錦蛇別名金錢白花蛇[廣西]來源游蛇科動(dòng)物百花錦蛇Elaphe moellendorffi (Boettger) 的初生幼蛇加工環(huán)繞成圓盤狀者。注意陰虛血少、內(nèi)熱生風(fēng)者慎用。功能主治搜風(fēng)勝濕,定搐搦,強(qiáng)腰膝。用于半身不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