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辣姜子

    拼音注音Là Jiānɡ Zǐ別名

    樟樹果、雞油果、山茴香、野氣辣子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樟科植物紅葉木姜子的果實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itsea rubescens Lec.

    采收和儲藏:9-10月果實成熟時采摘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谷常綠闊葉林中空隙處或林緣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陜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紅葉木姜子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高4-10m。小枝無毛;頂芽圓錐形,鱗片無毛或僅上部有稀疏短柔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8-18mm,無毛;葉片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,長3.5-7cm,寬1.5-3.5cm,兩端漸狹或先端圓鈍,膜質,下面淡綠色,兩面均無毛;嫩枝、葉脈、葉柄常為紅色。傘形花序腋生;花單性,雌雄異株;每一花序有雄花10-12朵,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,花梗密被灰黃色柔毛,花破裂片6,黃色,寬橢圓形,長約2mm,先端鈍圓,外面中肋有微毛或近無毛,內面無毛,能育雄蕊9,花絲短,無毛,黃色,退化雌蕊細小,無毛,柱頭2裂;雌花較小,花被裂片長2mm,雌蕊無毛,長2mm,子房卵形。果圓球狀,黑色,直徑約5mm,梗長0.8-1cm,先端稍增粗,有疏柔毛?;ㄆ?-4月,果期9-10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果實圓球形或橢圓形,長5-10mm,直徑約5mm,表面黑褐色,基部可見約1cm長的果柄,果核硬脆,內含種子1枚,富油性。氣芳香,味辛涼。

    性味

    辛;微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溫中理氣;消食化滯。主脘腹疼痛;食滯腹脹;嘔吐泄瀉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服:煎湯,1.5-5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ǎi Wèi Máo來源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矮衛(wèi)矛的根、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uonymus nanus Bieb.采收和儲藏:秋后采收,洗凈,切片,或剝皮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林邊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內蒙古、山西、陜西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ǎi Yè Shū Dài Jué英文名Low Grass Fern出處始載于《中國蕨類植物圖譜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書帶蕨科植物矮葉書帶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ittaria modesta Hand.-Mazz.[V.na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ǎi Dì Chá別名平地木、老勿大、不出林、葉底珠英文名Japanese Ardisia Herb來源為紫金??浦参镒辖鹋rdisia japonica (Hornst.) B1.的全株。夏、秋季莖、葉茂盛時采挖,除去泥沙,干燥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ǎi Zi Chánɡ Shān別名木質山海螺來源藥材基源:為馬鞭草科植物小葉石梓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Gmelina delauayana P.Dop[G.montana W.W.Smith]采收和儲藏:秋后采根,洗凈,切片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ǎi Yánɡ Méi別名楊梅(《云南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云南中草藥》來源為楊梅科植物矮楊梅的根皮、莖皮或果實。根:全年可采。洗凈曬干。果實:夏季采摘,鮮用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緣及灌木叢中。分布云南、貴州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常綠灌木,高2米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