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雪魿、土魿魚、魿公
出自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?!痘浾Z》:魿魚,廣人池塘多畜之。以魚秧長成,與卿住相反,卿性沉,長潛水中,魿性浮,長躍水上。卿食之可以實腸,魿食之可以行氣,卿守而魿行,性各不同如此。其物以冬而肥,故名。喜泳浮波上,得奔流則跳躍尋丈。
藥材基源:為鯉科動物鯪的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irrhina molitorella (cuviee et Valenciennes)
采收和儲藏:每年除生殖季節(jié)外均可捕撈,捕得后,去鱗、鰓、內(nèi)臟,洗凈,鮮用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棲息于江河湖泊中多活動于水的中下層,特別是南方水溫較高的水體內(nèi)。以植物為主要食料。
資源分布:我國珠江水系、海南、臺灣、韓江、閩江、瀾滄江及元江均有分布。
鯪,體梭形,側(cè)扁,腹部圓,無腹棱。背部在背鰭前方稍隆起。頭短,吻圓鈍,吻長略大于眼徑。眼側(cè)位,眼間寬,口下位,較小,弧形,上下頜角質(zhì)化。須2對,吻須較粗壯,頜須較小。上頜之外有上唇和吻皮,上唇邊緣呈細波狀,唇后溝中斷。下頜外有下唇,唇邊緣有多數(shù)乳 頭狀突起。下咽齒3行。鱗中等大,側(cè)線鱗38(7-85-6-V)42。背鰭4,12-13,無硬刺,其起點至尾鰭基的距離,大于至吻端的距離。臀鰭3,5。尾鰭深分叉,體上部深灰色,腹部銀白,在體側(cè)胸鰭基部之后上方有8-9個鱗片的基部為黑色,聚在一起成為1個長菱形斑塊。幼魚尾鰭基部有一黑色斑點。
含脂肪1.5%,二十碳五烯酸(eicosapentaenoic acid),二十二碳六烯酸(docosahexaenoic acid)計7.9%/
味甘;性平
清熱利水除濕。主膀胱結(jié);水臌;黃疸
內(nèi)服:煮食,適量。
1. 姚可成《食物木草》:主滑利肌肉,通小便。治膀胱結(jié)熱,黃疸,水鼓。
2.《綱目拾遺》:健筋骨,活血行氣,逐水利濕。
3.《本草求原》:補中開胃,益氣血,功近鯽龜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雪魿、土魿魚、魿公
英文名Mud carp出處出自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?!痘浾Z》:魿魚,廣人池塘多畜之。以魚秧長成,與卿住相反,卿性沉,長潛水中,魿性浮,長躍水上。卿食之可以實腸,魿食之可以行氣,卿守而魿行,性各不同如此。其物以冬而肥,故名。喜泳浮波上,得奔流則跳躍尋丈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鯉科動物鯪的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irrhina molitorella (cuviee et Valenciennes)
采收和儲藏:每年除生殖季節(jié)外均可捕撈,捕得后,去鱗、鰓、內(nèi)臟,洗凈,鮮用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棲息于江河湖泊中多活動于水的中下層,特別是南方水溫較高的水體內(nèi)。以植物為主要食料。
資源分布:我國珠江水系、海南、臺灣、韓江、閩江、瀾滄江及元江均有分布。
原形態(tài)鯪,體梭形,側(cè)扁,腹部圓,無腹棱。背部在背鰭前方稍隆起。頭短,吻圓鈍,吻長略大于眼徑。眼側(cè)位,眼間寬,口下位,較小,弧形,上下頜角質(zhì)化。須2對,吻須較粗壯,頜須較小。上頜之外有上唇和吻皮,上唇邊緣呈細波狀,唇后溝中斷。下頜外有下唇,唇邊緣有多數(shù)乳 頭狀突起。下咽齒3行。鱗中等大,側(cè)線鱗38(7-85-6-V)42。背鰭4,12-13,無硬刺,其起點至尾鰭基的距離,大于至吻端的距離。臀鰭3,5。尾鰭深分叉,體上部深灰色,腹部銀白,在體側(cè)胸鰭基部之后上方有8-9個鱗片的基部為黑色,聚在一起成為1個長菱形斑塊。幼魚尾鰭基部有一黑色斑點。
化學(xué)成分含脂肪1.5%,二十碳五烯酸(eicosapentaenoic acid),二十二碳六烯酸(docosahexaenoic acid)計7.9%/
性味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清熱利水除濕。主膀胱結(jié);水臌;黃疸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煮食,適量。
各家論述1. 姚可成《食物木草》:主滑利肌肉,通小便。治膀胱結(jié)熱,黃疸,水鼓。
2.《綱目拾遺》:健筋骨,活血行氣,逐水利濕。
3.《本草求原》:補中開胃,益氣血,功近鯽龜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