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木瓜枝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木瓜枝拼音注音Mù Guā Zhī出處

    《別錄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枝葉。

    性味

    《綱目》:"酸澀,溫,無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別錄》:"主濕痹邪氣,霍亂大吐下,轉(zhuǎn)筋不止。"

    復(fù)方

    治小兒熱?。褐竽竟先~飲之。(《千金方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木瓜枝拼音注音Mù Guā Zhī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Common Floweringquince出處

    出自《名醫(yī)別錄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薔薇科植物皺皮木瓜的枝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haenomeles speciosa(Sweet)Nakai[C.lagenaria (Loisel.) Koidz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栽培或野生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華東、華中及西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皺皮木瓜 落葉灌木,高約2m。枝條直立開展,有刺,小枝圓柱形,微屈曲,無毛,紫褐色或黑褐色,有疏生淺褐色皮孔。葉片卵形至橢圓形,稀長橢圓形,長3-9cm,寬1.5-5cm,基部楔形至寬楔形,邊緣有尖銳鋸齒,齒尖開展,無毛或下面沿葉脈有短柔毛;葉柄長約1cm;托葉大形,草質(zhì),腎形或半圓形,邊緣有尖銳重鋸齒,無毛。花先葉開放,3-5朵簇生于二年生老枝上;花梗短粗,長約3mm或近于無柄;花直徑3-5cm;萼筒鐘狀,外面無毛;萼片直立,先端圓鈍,全緣或有波狀齒;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,基部延伸成短爪長10-15mm,寬8-13mm,猩紅色,稀淡紅色或白色;雄蕊45-50,長約花瓣之半;花柱5,基部合生,無毛或稍有毛,柱頭頭狀,有不明顯分裂,約與雄蕊等長。果實球形或卵球形,直徑4-6cm,黃色或帶黃綠色,有稀疏不明顯斑點,味芳香;萼片脫落,果梗短或近于無梗?;ㄆ?-5月。果期9-10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;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酸澀;溫;無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濕舒筋。主霍亂大吐下;腹痛轉(zhuǎn)筋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別錄》:主濕痹邪氣,霍亂大吐下,轉(zhuǎn)筋不止?!肚Ы鸱健罚褐涡簾崃?,煮木瓜葉飲之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Jīnɡ Yè出處《峨嵋藥植》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的莖葉。7~10月采。性味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“苦,寒?!肮δ苤髦微佟抖脶宜幹病罚骸胺勰┲吸S水瘡。煎水服,治蟲牙、火牙?!阿凇端拇ǔS弥胁菟帯罚骸扒鍩峤舛?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Qín別名十大功勞、老鼠刺、刺黃連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大葉刺黃柏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ahoniafargesiiTakeda采收和儲藏:四季均可采收,洗凈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路旁或叢林中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刺黃連拼音注音Cì Huánɡ Lián出處《陜西中草藥》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假豪豬刺的根及莖皮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溝旁、河岸或山坡。分布陜西、甘肅、湖北、四川。原形態(tài)常綠灌木,高0.5~1.5米,莖直立,灰黃色,具棱;刺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Chǐ Fènɡ Wěi Jué別名半邊雙、半邊旗英文名all-grass of Disparate Brake出處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鳳尾蕨科植物刺齒鳳尾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teris d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ónɡ Yá別名刺老牙、鵲不踏、刺老鴉、虎陽刺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遼東楤木的根皮和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alia elata(Miq.)Seem.[Dimor-phanthus elatus Miq.;Aral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