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玫瑰茄

    拼音注音Méi Gui Qié別名

    紅金梅、紅梅果、洛神葵、洛濟葵。

    英文名Roselle Calyx出處

    始載于《嶺南農(nóng)刊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錦葵科植物玫瑰茄的共萼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ibicus sabdariffa L.

    采收和儲藏:11月中、下旬,葉黃籽黑時,將果枝剪下,摘取花萼連同果實,曬1d,待縮水后脫出花萼,置干凈草席或竹籮上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我國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和云南南部引人栽培。原產(chǎn)于東半球熱帶地區(qū),現(xiàn)全世界熱帶地區(qū)均有栽培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玫瑰茄 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達(dá)2m。莖淡紫色,無毛。葉異形;葉柄長2-8cm,疏被長柔毛;托葉線形,長約1cm,疏被長柔毛;下部的葉卵形,不分裂,上部的葉掌狀3深裂,裂片披針形,長2-8cm,寬5-15mm,具鋸齒,先端鈍或漸尖,基部圓形至寬楔形,兩面均無毛;主脈3-5條,背面中肋具腺?;▎紊谌~腋,近無梗;小苞片8-12紅色,肉質(zhì),披針形,長5-10mm,寬2-3mm,疏被長硬毛,近頂端具刺狀附屬物,基部與萼合生;花萼杯狀,淡紫色,直徑約1cm,疏被刺和粗毛,基部1/3處合生,裂片5,三角狀漸尖形,長1-2cm;花黃色,內(nèi)面基部深紅色,直徑6-7cm。蒴果卵球形,直徑約1.5cm,密被粗毛,果爿5。種子腎形,無毛。花期夏、秋季。

    栽培

    生物學(xué)特性 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的環(huán)境,畏寒冷,怕早霜,怕澇,忌積水。對土壤要求不嚴(yán),宜在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質(zhì)壤上栽培。

    栽培技術(shù) 用種子繁殖。直播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種,按行株距1m×1m開穴,每穴點播4-5顆,覆土0.5-1cm,每lhm2播種量約9kg。播后約1星期出苗。苗高15cm左右間苗,每穴留壯苗1株。育苗移栽:撒播或條播,每1hm2播種量600-750kg。苗高15-25cm時,選雨后晴天或陰天,按行株距0.8×0.8或1m×1m,每穴栽1株。

    田間管理 苗高15cm時,進(jìn)行拔草和缺株補苗,苗高30cm時,第1次中耕除草,結(jié)合追肥培土。苗期以氮肥為主,現(xiàn)蕾至花萼、果實增大期,以磷鉀肥為主。

    病蟲害防治 根預(yù)腐病,播種前種子用50%多菌靈400倍液浸10min,發(fā)病期間用多菌靈800倍液、退菌特500-600倍液混合噴霧,7-10dl次,連續(xù)2-3次。蟒螬、地老虎、螻蛄嚙食種芽,咬斷嫩莖,咀食幼根。蚜蟲、卷葉蟲、紅蜘蛛為害莖、葉、花,防治方法參見人參、紅花、地黃等有關(guān)蟲害防治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本品略呈圓錐狀或不規(guī)則形,長2.5-4cm,直徑約2cm,花萼紫紅色至紫黑色,5裂,裂片披針形,下部可見與花萼愈合的小苞片,約10裂,披針形,基部具有去除果實后留下的空洞?;ü邳S棕色,外表面有線狀條紋,內(nèi)表面基部黃褐色,偶見稀疏的粗毛。體輕,質(zhì)脆。氣微清香,味酸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腎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酸;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斂肺止咳;降血壓;解酒。主肺虛咳嗽;高血壓;醉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;或開水泡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新華本草綱要》根、種子有利尿,強壯功能?!禣sman Abdel M : Yoanes. Mohammed E.G.J chem l975: 28 (1) 217. 1975 C. A. 82:》花含棉花色素,槲皮素,木槿苷(hibisatin),檸檬酸,蘋果酸及少量 sabdartrin 和生物堿。干果萼含檸檬酸,蘋果酸,木槿酸(hibiscus acid),酒石酸,維生素C,果膠(可作飲料)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ànɡ Bànɡ Cǎo別名孩兒參來源藥材基源:為石竹科植物短小孩兒參的干燥塊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(Franch.et Sav.)Pax ex Pax et Hof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nɡ Gā別名藏名:榜阿嘎保出處歷代藏醫(yī)藥書均有記載。《藍(lán)琉璃》記載:本品“基生葉三、四片,莖葉稍小,或深裂為七、八片,莖小而柔,花白色有藍(lán)紅光澤解時疫毒,清膽熱?!薄毒е楸静荨贰ⅰ段稓忤F鬘》載:“榜嘎性涼、解毒?!薄陡事吨巍?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檳榔拼音注音Bīnɡ Lɑnɡ別名榔玉、賓門、青仔、國馬、檳楠、尖檳、雞心檳榔英文名SEMEN ARECAE來源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. 的干燥成熟種子。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,用水煮后,干燥,除去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檳榔花拼音注音Bīnɡ Lɑnɡ Huā出處《中藥志》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雄花蕾。夏季采集。曬干,去梗。生境分布產(chǎn)于廣東等地。性狀干燥的雄花蕾,粒大如米而瘦,表面土黃色至淡棕色。氣無,味淡。功能主治①《中藥志》:“為芳香健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ō Yè Zǐ Jīn Niú別名小涼傘、千年不出山、矮腳涼傘、小部傘、不出林、小矮地茶、小獅子頭、鐵羅傘來源藥材基源:為紫金??浦参锛?xì)羅傘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disia affinis Hemsl.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