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麥撇花藤

    拼音注音Mài Piě Huā Ténɡ別名

    藤蛇總管、風(fēng)藥、凍骨風(fēng)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,定心藤(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),鄧嘿罕(傣名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廣西藥植名錄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茶茱萸科植物甜果藤全株藤莖。全年可采。切片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林中,常攀援于樹上。分布云南、貴州、廣東、廣西湖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甜果藤,又名:馬比花。

    本質(zhì)藤本,具粗壯卷須。幼枝褐黃色,有棱,密被糙伏毛;老枝灰色,具灰白色皮孔,漸無毛。葉長橢圓形,長7~13匣米,寬2.5~6.5厘米,先端驟尖,基部狹或稍鈍,上面綠色,下面淡綠色或淡黃色,被疏糙伏毛;葉柄長6~14毫米。雄花序腋生,長1~2厘米,寬2~4厘米,被糙伏毛;花黃色,微香;萼短,杯狀,裂齒急尖;花冠鐘狀漏斗形,長4~6毫米,裂片長橢圓形,內(nèi)面被疏柔毛。核果長2~3厘米,寬1~1.6厘米,被疏糙伏毛,多漿,內(nèi)果皮有縱條紋?;ㄆ?~7月。果期7~11月。

    性味

    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:"苦,涼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調(diào)經(jīng)活血,祛風(fēng)除濕。治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痛經(jīng),閉經(jīng),風(fēng)濕痹痛。

    ①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"全株:祛風(fēng)。治蛇傷,五癆七傷。"

    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:"調(diào)經(jīng)活血,止血,止痛,定心,除濕。治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痛經(jīng),閉經(jīng),產(chǎn)后血虛,宮縮痛。心慌心悸,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痛,類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腰酷痹痛,外傷出血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撮:煎湯,3~5錢;研末,3~5分;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撒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ǎi Shù Gēn來源藥材基源:為柏科植物柏木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upressus funebris Endl.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挖取根部,洗去泥土,切片,曬干用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為我國特產(chǎn)樹種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柏樹油拼音注音Bǎi Shù Yóu出處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來源為柏科植物柏木樹干滲出的樹脂。砍斷樹干,待樹脂滲出凝結(jié)后,7~8月間采。性味①《草木便方》:“甘,平?!阿凇吨貞c草藥》:“淡澀,平,無毒?!肮δ苤髦戊铒L(fēng),解毒,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柏根白皮拼音注音Bǎi Gēn Bái Pí別名柏皮(《本草經(jīng)集莊》),柏白皮(《別錄》)。出處《綱目》來源為柏科植物側(cè)柏已去掉栓皮的根皮。性味《綱目》;“苦,平,無毒?!肮δ苤髦沃螤C傷?!秳e錄》:“主火灼爛瘡,長毛發(fā)?!坝?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柏脂拼音注音Bǎi Zhī別名柏油(《綱目拾遺》)出處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來源為柏科植物側(cè)柏樹干或樹枝經(jīng)燃燒后分泌的樹脂汁。性味《草木便方》:“甘,平?!肮δ苤髦沃谓臧_,癩瘡,禿瘡,黃水瘡,丹毒。①《唐本草》:“枯枝節(jié)燒取油,療癘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iāo Gǎn Huā別名八百錘、千錘打、銅錘來源鳶尾科唐菖蒲屬植物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outte,以球莖入藥。秋季采集,洗凈曬干或鮮用。性味辛,溫。有毒。功能主治解毒散瘀,消腫止痛。用于跌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