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《中國藥植圖鑒》
為榆科植物樸樹的樹皮。夏季采。
多生于村落平地、路旁及河岸邊等地。分布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廣東、廣西、福建等地。
樸樹,又名:沙樸、青樸、撥樹、千粒樹、樸榆、桑仔、樸子樹、小葉牛筋樹。
落葉喬木,高達16米。樹皮褐灰色,一年生枝被密毛,有明顯皮孔。葉互生,闊卵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5~10厘米,寬3~4.5厘米,先端尖,基部偏斜,邊緣上半部有細鋸齒,上面禿凈,下面葉脈上有少數(shù)毛茸或無毛;葉柄長5~10毫米,被柔毛。花雜性,同株,1~3朵生于當年新枝的葉腋;花被片4,被毛;雄花雄蕊4,花絲紅色;雌花雌蕊1,花柱2裂向外反曲,子房卵形。核果近球形,成熟時紅褐色,直徑4~6毫米,果核表面有窩點和棱脊?;ㄆ?月。果期10月。
樹皮具有生物堿及皂甙反應。
①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"調經(jīng),治蕁麻疹。"
②《江蘇藥材志》:"治肺癰。"
內服:煎湯,2~3兩。
治腰痛:樸樹皮四至五兩,苦參二至三兩。水煎,沖黃酒、紅糖,早晚空腹各服一次。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
出自《中國藥植圖鑒》
藥材基源:為榆科植物樸樹的樹皮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eltis tetrandra Roxb.subsp.sinensis(Pers.)Y.C.Tang[C.sinensis Pers.;C.labilis Schneid.]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凈,切片,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、山溝、丘陵等外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、中南及陜西、臺灣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落葉喬木,高達20m。樹皮灰色,平滑;一年生枝被密毛,后漸脫落。葉互生,葉柄長3-10mm;葉片革質,通常卵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3-10cm,寬1.5-4cm,先端急尖至漸尖,基部圓形或闊楔形,偏斜,中部以上邊緣有淺鋸齒,上面無毛,下面沿脈及脈腋疏被毛;基出3脈?;s性,同株,1-3朵,生于當年枝的葉腋,黃綠色,花被片4,被毛,雄蕊4;柱頭2。核果單生或2個并生,近球形,熟時紅褐色;果柄與葉柄近等長;果核有凹陷和棱脊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
性狀鑒別 樹皮呈板塊狀,表面棕灰色,粗糙而不開裂,有白色皮孔;內表面棕褐色。氣微,味淡。
辛;苦;性平
祛風透疹;消食化帶。主麻疹透發(fā)不暢;消化不良
內服:煎湯,15-60g。
1.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調經(jīng),治蕁麻疹。
2.《江蘇藥材志》:治肺癰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《中國藥植圖鑒》
來源為榆科植物樸樹的樹皮。夏季采。
生境分布多生于村落平地、路旁及河岸邊等地。分布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廣東、廣西、福建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樸樹,又名:沙樸、青樸、撥樹、千粒樹、樸榆、桑仔、樸子樹、小葉牛筋樹。
落葉喬木,高達16米。樹皮褐灰色,一年生枝被密毛,有明顯皮孔。葉互生,闊卵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5~10厘米,寬3~4.5厘米,先端尖,基部偏斜,邊緣上半部有細鋸齒,上面禿凈,下面葉脈上有少數(shù)毛茸或無毛;葉柄長5~10毫米,被柔毛。花雜性,同株,1~3朵生于當年新枝的葉腋;花被片4,被毛;雄花雄蕊4,花絲紅色;雌花雌蕊1,花柱2裂向外反曲,子房卵形。核果近球形,成熟時紅褐色,直徑4~6毫米,果核表面有窩點和棱脊?;ㄆ?月。果期10月。
化學成分樹皮具有生物堿及皂甙反應。
功能主治①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"調經(jīng),治蕁麻疹。"
②《江蘇藥材志》:"治肺癰。"
用法用量內服:煎湯,2~3兩。
復方治腰痛:樸樹皮四至五兩,苦參二至三兩。水煎,沖黃酒、紅糖,早晚空腹各服一次。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樸樹皮拼音注音Pò Shù Pí出處出自《中國藥植圖鑒》
來源藥材基源:為榆科植物樸樹的樹皮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eltis tetrandra Roxb.subsp.sinensis(Pers.)Y.C.Tang[C.sinensis Pers.;C.labilis Schneid.]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凈,切片,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、山溝、丘陵等外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、中南及陜西、臺灣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落葉喬木,高達20m。樹皮灰色,平滑;一年生枝被密毛,后漸脫落。葉互生,葉柄長3-10mm;葉片革質,通常卵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3-10cm,寬1.5-4cm,先端急尖至漸尖,基部圓形或闊楔形,偏斜,中部以上邊緣有淺鋸齒,上面無毛,下面沿脈及脈腋疏被毛;基出3脈?;s性,同株,1-3朵,生于當年枝的葉腋,黃綠色,花被片4,被毛,雄蕊4;柱頭2。核果單生或2個并生,近球形,熟時紅褐色;果柄與葉柄近等長;果核有凹陷和棱脊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
性狀性狀鑒別 樹皮呈板塊狀,表面棕灰色,粗糙而不開裂,有白色皮孔;內表面棕褐色。氣微,味淡。
化學成分樹皮具有生物堿及皂甙反應。
性味辛;苦;性平
功能主治祛風透疹;消食化帶。主麻疹透發(fā)不暢;消化不良
用法用量內服:煎湯,15-60g。
各家論述1.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調經(jīng),治蕁麻疹。
2.《江蘇藥材志》:治肺癰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