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七鰓鰻

    拼音注音Qī Sāi Mán別名

    七星子魚、八目鰻、七星魚、七星鰻

    英文名lamprey出處

    始載于《吉林中草藥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七鰓鰻科動物七鰓鰻的全體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ampetra japonica(Martens).

    采收和儲藏:春至秋季捕撈,風干,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部分時期棲息于海中成長后于4-5月回游至淺水河流中砂礫底產(chǎn)卵。卵極小,每次產(chǎn)卵8萬萬粒,產(chǎn)卵后親魚全部死亡。孵出的幼鰻隨水漂流,常躲藏于泥沙中夜晚出來攝食,經(jīng)4-5年后開始變態(tài),入海生活數(shù)年,再溯河產(chǎn)卵。為食肉性魚類,常以吸盤附于大魚身身,用吸盤內(nèi)舌上角質(zhì)齒銼破魚體,吮吸其血肉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黑龍江、烏蘇里江、圖們江及松花江等河流中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七鰓鰻,體臺鰻形,光滑無鱗。尾部側(cè)扁,體長可達60cm以上,約為頭長的5.2倍。頭圓筒形,口近圓形,呈吸盤狀,邊緣密布乳突。眼發(fā)達,位于頭前部。鼻孔1個,位于頭背兩眼中間。頭兩側(cè)眼后各具1行7個分離的鰓孔。肛門位于體后部,具一細管狀突出。肌節(jié)自最后鰓孔至肛門紅75節(jié)。背鰭2個。第1背鰭較低而短,起點距吻端距尾端約相等。第2背鰭較大,中部很高;前、后部漸低,后部與尾鰭相連,鰭條軟而細密。臀鰭很低,始自肛門之后,與尾鰭下葉相連。尾鰭予狀,上下葉約等長。無胸鰭和腹鰭。體灰青綠色。腹部淺黃色或灰白色,背鰭上部黑色,尾鰭深黑色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內(nèi)含維生素(vitamin)A。

    魚皮含維生素B1、B12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;腎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性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滋補強壯;通經(jīng)活絡;明目。主口眼歪斜;夜盲癥;角膜干燥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煮食,1-2條。外用:適量,鮮口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吉林中草藥》:滋補強壯。治口眼歪斜:七星子魚搗爛涂敷。向左歪敷右面,向右歪敷左面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苞薔薇根拼音注音Bāo Qiánɡ Wēi Gēn別名猴局根、金柿根(《閩東本草》)出處《福建民間草藥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碩苞薔薇的根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、路邊、林邊、溪邊。分布浙江、福建、湖南等地。原形態(tài)碩苞薔薇,又名:苞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蓽澄茄拼音注音Bì Chénɡ Qié英文名FRUCTUS LITSEAE來源本品為樟科植物山雞椒Litsea cubeba (Lour.) Pers.的干燥成熟果實。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除去雜質(zhì),曬干。性狀本品呈類球形,直徑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蓽茇拼音注音Bì Bá別名蓽拔、鼠尾英文名FRUCTUS PIPERIS LONGI來源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蓽茇Piper longum L.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。果穗由綠變黑時采收,除去雜質(zhì),曬干。性狀本品呈圓柱形,稍彎曲,由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蓽茇根拼音注音Bì Bá Gēn別名蓽撥沒(《本草拾遺》)出處《本草拾遺》來源為胡椒科植物蓽茇的根。化學成分根含胡椒堿、蓽茇明堿、蓽茇明寧堿。莖含蓽茇明堿。藥理作用蓽茇明堿有明顯降低狗血壓的作用,阿托品及抗組織胺藥對其降壓作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荸薺拼音注音Bí Jì別名馬蹄、烏芋、地栗、地梨、苾薺、通天草[浙江杭州]來源莎草科荸薺屬植物荸薺Eleocharis dulcis (Burm. f.) Trin. ex Henschel[E. tuberosa Ro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