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苘實

    拼音注音Qǐnɡ Shí別名

    頃麻子(《產(chǎn)乳集驗方》),茼麻子(《圣濟總錄》),空麻子(《江蘇植藥志》),磨盤樹子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唐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種子。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。割取地上部分,曬干后,打下種子,篩去果皮及雜質(zhì),貯藏于干燥處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主產(chǎn)四川、河南、江蘇、湖北。此外,安徽、山西、河北、湖南等地亦產(chǎn)。

    性狀

    干燥種子呈三角形或卵狀扁腎形,一端較尖,長徑3.5~6毫米,短徑2.5~4.5毫米,厚1.1~2毫米。表面暗褐色或灰褐色,有不明顯的稀疏短毛。腎形凹陷處有線形的種臍,淡棕色。種皮堅硬,剝落后可見胚根圓柱形,下端漸尖,子葉心形,兩片重疊,然后再折曲。氣微味淡。以籽粒飽滿、無雜質(zhì)者為佳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含油15~17%,其中58%為亞油酸。

    性味

    《唐本草》:"味苦,平,無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赤白痢疾,眼翳,癰腫,瘰疬。

    ①《唐本草》:"主赤白冷熱痢,散服飲之;吞一枚,破癰腫。"

    ②《綱目》:"主眼翳瘀肉,起倒睫拳毛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;或入散劑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赤白?。喉暵樽右粌?。炒令香熟為末,以蜜漿下一錢,不過再服。(《產(chǎn)乳集驗方》)

    ②治目生翳膜,久不愈者:苘實,上一味為末,取豮豬肝薄切,裹藥中令相著,緩火炙肝熟為散,臨臥陳米飲調(diào)下二錢匕。一法釅醋為丸,每服二十丸。一法取苘實肉囊蒸一次,暴干為末,或散或蜜丸,溫水下。(《圣濟總錄》棘實散)

    ③治瘰疬:茼麻果實連殼研末,每用二至三錢(小兒減量),以豆腐干一塊切開,將藥末夾置豆腐干內(nèi),水煎,以湯內(nèi)服,以豆腐干貼患處。如無果實,可用苘麻幼苗(約五寸高上下)二至三株,作為一劑,同豆腐煮,服用法同上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

    ④治麻疹:苘麻子二至三錢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備注

    本品在市場上大多作冬葵子用。考歷代《本草》中冬葵子、苘麻子各有專條,功用亦不相同。參見"冬葵子"條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ǔ Xuè Shǔ別名七葉薯、血參、七爪金龍來源藥材基源:為薯蕷科植物七葉薯蕷的塊莖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采收和儲藏:秋、冬季采挖,除去莖葉及須根,洗凈,切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補骨脂拼音注音Bǔ Gǔ Zhī別名破故紙、和蘭莧、胡韭子英文名FRUCTUS PSORALEAE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. 的干燥成熟果實。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,曬干,搓出果實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o Zi Yǎn Jinɡ Guǒ別名大羅傘、山豆根來源藥材基源:為紫金??浦参锛~子果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disia virens Kurz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凈,切段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300-2......
  • 別名老熊花來源錦葵科豹子眼睛花Abutilon sinense Oliv.,以根皮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苦、辛,涼。功能主治消炎,接骨。主治肝炎,淋巴腺炎,乳頭炎,瘡癤,骨折,腳癬。用法用量2錢。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。治療腳癬用酒精浸泡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o Pí Zhānɡ別名揚子木姜子、剝皮楓、花殼柴英文名Chinese Litse出處始載于《中國植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樟科植物豹皮樟的根及莖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itsea coreana Lévl.var. sine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