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青礞石

    《中國藥典》:青礞石拼音注音Qīnɡ Ménɡ Shí別名

    礞石

    英文名LAPIS CHLORITI來源

    本品為變質(zhì)巖類黑云母片巖綠泥石化云母碳酸鹽片巖。采挖后,除去泥沙和雜石。

    性狀

    黑云母片巖:主為鱗片狀或片狀集合體。呈不規(guī)則扁塊狀或長斜塊狀,無明顯棱角。褐黑色或綠黑色,具玻璃樣光澤。質(zhì)軟,易碎,斷面呈較明顯的層片狀。碎粉主為綠黑色鱗片(黑云母),有似星點樣的閃光。氣微,味淡。

    綠泥石化云母碳酸鹽片巖:為鱗片狀或粒狀集合體。呈灰色或綠灰色,夾有銀色或淡黃色鱗片,具光澤。質(zhì)松,易碎,粉末為灰綠色鱗片(綠泥石化云母片)和顆粒(主為碳酸鹽),片狀者具星點樣閃光。遇稀鹽酸產(chǎn)生氣泡,加熱后泡沸激烈。氣微,味淡。

    貯藏

    置干燥處。

    炮制

    青礞石: 除去雜石,砸成小塊。

    煅青礞石: 取凈青礞石,照明煅法(附錄Ⅱ D)煅至紅透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歸肺、心、肝經(jīng)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咸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墜痰下氣,平肝鎮(zhèn)驚。用于頑痰膠結(jié),咳逆喘急,癲癇發(fā)狂,煩躁胸悶,驚風抽搐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3~6g,多入丸散服。

    摘錄《中國藥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青礞石拼音注音Qīnɡ Ménɡ Shí別名

    礞石

    英文名Lapis Chloriti出處

    本品始載于《嘉佑本草》,云:“礞石……一名青礞石?!?.《品匯精要》謂:“礞石,今齊(今山東省泰山以北)魯(今山東省泰山以南)山中有之,青色微有金星。”2.《綱目》記載:“礞石,江北(今湖北省蘄春縣一帶)諸山往往有之,以盱山出者為佳。有青、白二種,以青者為佳。堅細而青黑,打開中有白星點,煅后則星黃如麩金。其無星點者,不入藥用?!辈⒂懈綀D一幅,為片狀,有散在星狀點,斷面不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變質(zhì)巖類黑云母片巖、綠泥石化云母碳酸鹽片巖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iotite Schist;Mica Carbonate Schist by Chloritization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可采,采得后除凈雜石、泥土即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產(chǎn)于接觸變質(zhì)區(qū)域變質(zhì)基中酸堿性浸入巖及火成巖、偉晶巖中,是中酸性火成巖的主要造巖礦物之一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黑云母片巖 主要由黑云母及少量石英、中長石、綠簾石等礦物組成的集合體。呈不規(guī)則扁塊狀,無明顯棱角,其中有鱗片狀礦物具定向排列,彼此相連。斷面可見明顯的片狀構(gòu)造,鱗片狀變晶結(jié)構(gòu)。巖石呈黑色,有的帶暗綠色調(diào),珍珠光澤,質(zhì)軟而脆,易剝碎。

    2.綠泥石化云母碳酸鹽片巖 主要由方解石、白云石、金云母(部分轉(zhuǎn)變?yōu)榫G泥石,即綠泥石化)、絹云母、石英等礦物組成的集合體。呈不規(guī)則塊體。其中粒狀礦物和鱗片狀礦物定向排列為片狀結(jié)構(gòu),鱗片花崗變晶結(jié)構(gòu),但不甚明顯。巖石呈灰綠色,夾于其中的鱗片狀礦物顯珍珠光澤。質(zhì)較疏松,易剝碎。遇稀鹽酸即有氣泡發(fā)生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(1)黑云母片巖:主為鱗片狀或片狀集合體。呈不規(guī)則扁塊狀或長斜塊狀,無明顯棱角。褐黑色或綠黑色。具玻璃樣光澤。質(zhì)軟,易碎,斷面呈較明顯層片狀;碎粉主為黑色或綠黑色鱗片(黑云母),有似星點樣閃光。氣微,味淡。以綠黑色、質(zhì)軟易碎、有光澤者為佳。

    (2)綠泥石化云母碳酸鹽片巖 為粒狀和小鱗片狀集合體,呈不規(guī)則塊狀?;疑蚓G灰色,夾有銀色或淡黃色鱗片,具珍珠樣光澤。質(zhì)松軟,易碎,碎粉為灰綠色小鱗片(綠泥石化云母片)和類白色顆粒(主為碳酸鹽),片狀者具星點樣閃光。遇稀鹽酸發(fā)生氣泡,加熱后泡沸激烈。氣微,味淡。 以灰綠色、有光澤者為佳。

    顯微鑒別 (1)黑云母片巖 主為黑云母及少量石英、中長石組成。

    黑云母:薄片中呈黃褐色至褐色;片狀依一定方向排列;正突起中度;多色性和吸收性很強,Ng,Nm 為深褐色,Np為黃色;Ng≥Nm>Np;解理沿

    化學成分

    黑云母片巖主要含鉀、鎂、鐵、鋁的硅酸鹽[K(Mg·Fe)2(A1Si3O10)(OH,F(xiàn))2〕,尚含有鈦、鈣、錳等雜質(zhì)。

    炮制

    1.青礞石《嘉佑本草》:“細研為粉?!爆F(xiàn)行,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及泥土,砸碎或碾成粉末。

    2.煅青礞石《品匯精要》:“每二兩,捶碎,用焰硝二兩,同入小砂罐內(nèi),瓦片蓋定,鐵線縛之,鹽泥固濟,曬干?;痨鸭t,上有金星透出為度。候冷,研為極細末?!薄侗静菝审堋罚骸坝婕僬?,須依法制。敲碎小顆粒,貯傾銀罐中,攙半焰硝,鹽泥固濟,武火煅一炷香,取出。色若雌黃、軟脆易擂方為不假。成末以水飛細,入藥作散為丸?!薄侗静莩搜虐胭省罚骸耙郧嗌珗约?、擊開有白星點點者為貴。修治以大坩堝一個,用礞石四兩,杵碎,入消石等分拌勻,炭火十五斤簇定,煅至消盡,星黃如麩金。取出研極細,水飛數(shù)過,曬干,再乳萬匝。”《醫(yī)宗金鑒》:“焰硝煅過,埋地內(nèi)七日用?!爆F(xiàn)行,取凈青礞石,置適宜耐火容器內(nèi),用無煙武火加熱,煅至紅透,取出放涼,碾細。

    飲片性狀:青礞石參見“藥材鑒別”項。煅青礞石呈粉末狀,青黃綠色,質(zhì)軟,略有光澤。 貯干燥容器內(nèi),置干燥處,防塵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心;肝;胃;大腸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甘;咸;平;無毒

    注意

    非痰熱內(nèi)結(jié)不化之實證,或脾胃虛弱,陰虛燥痰及孕婦均禁服。 1.《綱目》:“氣弱脾虛者,不宜久服。”2.《本草從新》:“氣弱血虛者大忌。”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墜痰下氣;平肝定驚;消食攻積。主頑痰咳喘;癲癇發(fā)狂;煩躁胸悶;驚風抽搐;宿食癖積;癥瘕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入丸、散,3-6g;煎湯,10-15g,布包。

    復方

    《綱目》:“其色蒙蒙然,故名。”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品匯精要》:“舊本不載所出州郡,今齊魯山中有之。青色微有金星,其質(zhì)堅理細,鑿制為磨,取其出物最速,為末亦細。及考王隱君論痰致病百端,入滾痰丸用之,丹溪治食積成痰,良有驗也。”2.《本草乘雅半偈》:“有青、白、赭三色,以青色堅細,擊開有白黑點之者為貴。”3.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“青者入肝力勝,色黃者兼脾次之。者,不宜久服。楊士瀛謂其功能利痰,而性非胃家所好,如慢驚之類,皆宜佐以木香。而王隱君則謂痰為百病,不論虛實寒熱,概用滾痰丸通治百病,豈理也哉?朱丹溪言一老人忽病目盲,乃大虛證,一醫(yī)與礞石藥服之,至夜而死。吁!此乃盲醫(yī)虛虛之過,礞石豈殺人者乎!況目盲之病,與礞石并不相干。”(《綱目》)3.1.繆希雍:“礞石稟石中剛猛之性,體重而降,能消一切積聚痰結(jié),消積滯,墜痰涎,誠為要藥。然而攻擊太過,性復沉墜,凡積滯癥結(jié)脾胃壯實者可用,如虛弱者忌之;小兒驚痰食積實熱,初發(fā)者可用,虛寒久病者忌之。如王隱君制滾痰丸,謂百病皆生于痰,不論虛實寒熱概用,殊為未妥。不知痰有二因,因于脾胃不能運化積滯生痰,或多食酒面濕熱之物,以致膠固稠粘,咯唾難出者用之,豁痰利竅,除熱泄結(jié),應如桴鼓;因于陰虛火炎,煎熬津液,凝結(jié)為痰,或發(fā)熱聲啞,痰血雜出者,如誤投之,則陰氣愈虛,陽火反熾,痰熱未退而脾胃已為敗矣,可見前人立方不能無弊,是在后人善于簡擇耳?!?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)3.2.周志林:“青礞石善化老痰癖積,沉降下行,吐痰在水上,以末摻之,痰即隨水而下。同火硝煅煉者,取其疏利之性,則礞石之性更為剽悍耳。獨入肝家,治驚癇痰涎膠粘不化,不外咸能軟堅,重以鎮(zhèn)邪之意?!?《本草用法研究》)4.論礞石宜煅:唐容川:“礞石,必用火硝煅過,性始能發(fā),乃能墜痰,不煅則石質(zhì)不化,藥性不發(fā),又毒不散,故必用煅。”(《本草問答》)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Dài Cǎo別名雀兒菜、野養(yǎng)菜、米花香薺菜。出處本品系地方性草藥,其原植物碎米薺之名始見于《野菜譜》,云:“碎米薺,如布谷,想為民饑天雨粟,官倉一日一開放,造物生生無盡藏,救饑,三月采,止可作齏?!霸谇宕吨参锩麑崍D考》中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常山拼音注音Bái Chánɡ Shān出處李承祜《藥用植物學》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玉葉金花或展枝玉葉金花的根。8~10月采挖,曬干。原形態(tài)①玉葉金花又名:鵝兒花。常綠蔓狀小灌木,高可達5米。小枝披柔毛。單葉對生,具短柄;葉膜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白扁豆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別名火鐮扁豆、峨眉豆,扁豆子、茶豆英文名SEMEN LABLAB ALBUM來源本品為豆科扁豆屬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. 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秋、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實,曬干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 Pí別名扁豆殼來源即白扁豆的種皮性味甘,微溫。功能主治性味功能,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,能健脾利水,但無壅滯之弊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別名托柄菇、平緣托柄菇、蘑菇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白托柄菇Amanitopsis volvata Sacc.,以子實體入藥。生境分布夏秋兩季生于林內(nèi)地上。分布于河北、陜西、江蘇、安徽。性味苦,溫。功能主治追風,散寒,舒筋,活絡。備注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