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人面子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人面子拼音注音Rén Miàn Zi別名

    人面果

    來源

    漆樹科人面子Dracontomelon dao (Blanco)Merr. et Rolfe,以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廣東、廣西。

    性味

    酸,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健脾消食,生津止渴。主治消化不良,食欲不振,熱病口渴。外用治爛瘡,褥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果3~5個,水煎服。外用葉煎水外洗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人面子拼音注音Rén Miàn Zi別名

    銀棯(《廣州植物志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漆樹科植物人面子果實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平原、丘陵,村旁、河邊、池畔等處。分布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常綠大喬木,高可達20米以上。小枝具棱,被灰白色細茸毛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互生,長30~46厘米;小葉11~17,互生,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,長6~12厘米,寬2.5~4厘米,基部偏斜而圓,先端長尖,全緣,近革質(zhì),兩面均無毛而網(wǎng)脈明顯,或于背面脈腋內(nèi)有簇毛。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,被柔毛;花小,長5~6毫米,鐘形,青白色;萼5裂,裂片闊卵形,被柔毛;花瓣5,披針形,先端外彎;花盤杯狀;雄蕊10,著生于花盤基部;子房上位,5室。核果肉質(zhì),扁球形,直徑約2厘米,黃色?;ㄆ诖骸⑾?。

    性味

    甘酸,平。

    ①《廣志》:"味甘,性平,無毒。"

    ②《綱目》:"甘酸。"

    ③《本草求原》:"酸,寒,無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健胃,醒酒。治風(fēng)毒瘡癢。核治小兒驚癇。

    ①《廣志》:"醒酒解毒。治風(fēng)毒著人,遍身疙瘩成瘡,或痛或癢。"

    ②《本草求原》:"孕婦腹痛宜食。"

    ③《嶺南采藥錄》:"去喉痛,蝕爛肉。"

    ④《陸川本草》:"健胃。治食欲不振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生食,或用核燒灰研末服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小兒驚癇邪氣,目上視,手足搐搦,角弓反張:人面子核燒灰服之。(《食物本草會纂》)

    ②治背癰:人面子數(shù)粒,去核,和鯽魚一條,搗爛敷之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人面子拼音注音Rén Miàn Zi別名

    人面果、銀蓮果。

    英文名Fruit of Indochina Gragonplum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漆樹科植物人面子的果實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 Pierre [D.dao auct.non (Blanco)Merr.et Rolfe;D.sinense Stopf]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收果實,曬干,或漬鹽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20-350m林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人面子 常綠大喬木,高達20m以上。幼枝具條紋和白色小皮孔,被灰色絨毛。葉互生,奇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長30-45cm,有小葉11-15;葉軸和葉柄具條紋,疏被毛,小葉柄短,2-3mm;小葉片長圓形,自下而上逐漸增大,長5-14.5cm,寬2.5-4.5cm,先端長尖,基部常偏斜,全緣,兩面沿中脈疏被微柔毛,葉背脈腋具灰白色髯毛;側(cè)脈8-9對,網(wǎng)脈明顯。花小,兩性,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,長10-23cm,疏被灰色微柔毛;花白色,花梗長2-3mm;萼5裂,闊卵形;花瓣5,比萼片長,披針形,長約6mm,寬約1.7mm,無毛;花絲線形,長約3.5mm,無毛;花藥長圓形,長約1.5mm;花盤杯狀,無毛,邊緣淺波長;雄蕊10,著生于花盤基部;子房上位,5室,無毛,長2.5-3mm;花柱5,短,上部合生,下部分離,長約2mm。核果扁球形,長約2.5cm,成熟時黃色,果核壓扁,徑1.7-1.9cm,上面盾狀凹入,5室,通常1-2室不育。種子3-4顆?;ㄆ诖?、夏季。

    栽培

    生物學(xué)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。陽性樹種。喜高溫高濕,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,以土層深厚,疏松而肥沃的鑲土栽培為宜。

    栽培技術(shù) 用種子繁殖。秋后來收成熟果實。將種子晾干后通風(fēng)處用布袋保藏。于翌年3月播種。因種子堅硬,用濕細沙擦破種皮,放冷水浸種1d。按行株距30cm×30cm開穴播,覆土3cm。澆水,經(jīng)常保持苗床濕潤,當(dāng)苗高30-40cm時,選陰雨天氣移栽定植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脾;胃;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甘;酸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健胃;生津;醒酒;解毒。主食欲不振;熱病口渴;醉酒;咽喉腫痛;風(fēng)毒瘡癢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生食,3-5枚;或煎湯;或果核燒炭,研末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1.治小兒驚癇邪氣,目上視,手足搐搦,角弓反張:人面子核燒灰服之。(《食物本草會纂》)2.治背癰:人面子數(shù)粒,去核,和鯽魚一條,搗爛敷之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廣志》:醒酒解毒。治鳳毒著人,遍身疙瘩成瘡,或痛或癢。2.《本草求原》:孕婦腹痛宜食。3.《嶺南采藥錄》:去喉痛,蝕爛肉。4.《陸川本草》:健胃。治食欲不振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常山拼音注音Bái Chánɡ Shān出處李承祜《藥用植物學(xué)》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玉葉金花或展枝玉葉金花的根。8~10月采挖,曬干。原形態(tài)①玉葉金花又名:鵝兒花。常綠蔓狀小灌木,高可達5米。小枝披柔毛。單葉對生,具短柄;葉膜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白扁豆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別名火鐮扁豆、峨眉豆,扁豆子、茶豆英文名SEMEN LABLAB ALBUM來源本品為豆科扁豆屬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. 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秋、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實,曬干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 Pí別名扁豆殼來源即白扁豆的種皮性味甘,微溫。功能主治性味功能,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,能健脾利水,但無壅滯之弊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別名托柄菇、平緣托柄菇、蘑菇來源真菌類擔(dān)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白托柄菇Amanitopsis volvata Sacc.,以子實體入藥。生境分布夏秋兩季生于林內(nèi)地上。分布于河北、陜西、江蘇、安徽。性味苦,溫。功能主治追風(fēng),散寒,舒筋,活絡(luò)。備注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接骨拼音注音Bái Jiē Gǔ別名接骨草、玉接骨、接骨丹、金不換、橡皮草、白龍骨、六厘草、猢猻節(jié)根、血見愁[浙江]來源爵床科白接骨屬植物白接骨Asystasiella chinensis (S. Moore) E. 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