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榕樹膠汁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榕樹膠汁拼音注音Rónɡ Shù Jiāo Zhī出處

    《嶺南采藥錄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桑種植物榕樹樹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目翳,赤眼,瘰疬,唇疔,牛皮癬。

    ①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"治赤眼,煲粥沖食。"

    ②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退目翳,消瘰疬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折嫩枝流出的乳汁涂患處,內(nèi)服:煮粥食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唇疔:榕樹乳汁調(diào)醋涂患處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    ②治牛皮癬:榕樹乳汁涂患處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榕樹膠汁拼音注音Rónɡ Shù Jiāo Zhī出處

    出自《嶺南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??浦参镩艠涞臉渲?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Ficus microcarpa L.[F.retusa auct.non L.]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。割傷樹皮,收集流出的乳汁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400-800m林緣或曠野,野生或植為行道樹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(tái)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常綠大喬木,高15-25m,胸徑50-70cm。全株有乳汁。老枝上有氣牛根(榕須),下垂,深褐色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(zhǎng)7-12mm;托 葉披針形,長(zhǎng)約8mm;葉片草質(zhì)而稍帶肉質(zhì),橢圓形、卵狀橢圓形 或倒卵形,長(zhǎng)3.5一8scm,寬3-4cm,先端鈍尖,基部楔形,上面 深綠色,光亮,下面淺綠色,全線或淺波狀;基出脈3條,側(cè)脈纖細(xì),3-10對(duì)。隱頭花序(榕果)單生或成對(duì)腋生或著 生于已落枝葉腋,扁球形,直徑5-10mm,成熟時(shí)黃色或微紅 色,基部苞片闊卵形,宿存,無總花梗;雄花、癭花和雌花生于同 一花序托內(nèi),花間有少數(shù)剛毛,雄花散生內(nèi)壁,花被片3,近匙 形,雄蕊1,花藥與花絲等長(zhǎng);瘦花無?;蚓叨坦#ū黄?,廣匙 形,花柱側(cè)生,短;雌花無?;蚓叨坦?,花被片與癭花相似,但較 小,花柱側(cè)生,短于子房,柱頭棒形。瘦果小,卵形?;ā⒐?4-11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微甘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明目去翳;解毒消腫。主赤眼;目翳;瘰疬;唇疔;牛皮癬;贅疣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適量,煮粥食。外用:適量,涂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唇疔: 榕樹乳汁調(diào)醋涂患處。 (《福建中草藥》)②治牛皮癬: 榕樹乳汁涂患處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治赤眼,煲粥沖食。

    2.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退目翳,消瘰疬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īnɡ Cǎo來源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Leynus secalinus (Gcorgi)Tzvel.[Triticum secalinum Georgi; Aneurolepidium das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īnɡ Cǎo Gēn出處《中國(guó)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根。秋季采挖,洗凈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潤(rùn)濕肥沃沙地、渠邊、田埂、丘間低地。分布東北、河北、甘肅、寧夏、青海、新疆、陜西、山西、內(nèi)蒙古等地。原形態(tài)賴草,又名:厚穗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冰草白穗拼音注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處《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帶菌果穗。性味苦,微寒。功能主治清熱利濕。治淋病,帶下。復(fù)方①治淋病:冰草白穗一兩,水煎服。②治赤白帶下:冰草白穗五錢,敗醬草一......
  •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包袱七別名小八角蓮、半碗水、鐵骨散來源小檗科包袱七Dysosma difformis (Hemsl. et Wils.) T. H. Wang,以根狀莖及根入藥。生境分布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。功能主治散風(fēng)祛痰,解毒。摘錄《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o Gǔ Huǒ Yàn Bāo出處《重慶草藥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感染病菌后變成黑色的雄花序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玉蜀黍“條。功能主治《重慶草藥》:“煎水服,治暑熱腹瀉。“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