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野枇杷、山枇杷、猴高鐵、掠頭柴、江南香
藥材基源:為樟科植物絨毛楨楠的根或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achilus velutina Champ.ex Benth.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濕潤的山谷溪旁雜木林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絨毛楨楠喬木,高可達18m。枝、芽、葉下面和花序均密被銹色絨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1-2.5cm;葉片倒卵形、卵狀長圓形或狹倒卵形,長5-11(-18)cm,寬2-5(-5.5)cm,先端漸狹或狹短漸尖,基部楔形,革質(zhì),上面有光澤。圓錐花序單獨頂生或數(shù)個密集于小枝頂端,近無總梗,分枝多,短,近似團傘花序;花兩性,黃綠色,有香味,被銹色絨毛;花被裂片6,排成2輪,內(nèi)輪花被裂片長卵形,長約6mm,寬約3mm,外輪的較小且較狹;能育雄蕊9,排成3輪,長約5mm,第3輪雄蕊花絲基部有絨毛;退化雄蕊長約2mm,有絨毛;子房淡紅色。果球形,直徑約4mm,紫紅色?;ㄆ?0-12月,果期次年2-3月。
苦;辛;涼
化痰止咳;消腫止痛;止血。主咳嗽痰多;癰癤瘡腫;骨折;燒燙傷;外傷出血
內(nèi)服:煎湯,葉6-9g,根9-12g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(diào)搽或水煎外洗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野枇杷、山枇杷、猴高鐵、掠頭柴、江南香
來源藥材基源:為樟科植物絨毛楨楠的根或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achilus velutina Champ.ex Benth.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濕潤的山谷溪旁雜木林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絨毛楨楠喬木,高可達18m。枝、芽、葉下面和花序均密被銹色絨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1-2.5cm;葉片倒卵形、卵狀長圓形或狹倒卵形,長5-11(-18)cm,寬2-5(-5.5)cm,先端漸狹或狹短漸尖,基部楔形,革質(zhì),上面有光澤。圓錐花序單獨頂生或數(shù)個密集于小枝頂端,近無總梗,分枝多,短,近似團傘花序;花兩性,黃綠色,有香味,被銹色絨毛;花被裂片6,排成2輪,內(nèi)輪花被裂片長卵形,長約6mm,寬約3mm,外輪的較小且較狹;能育雄蕊9,排成3輪,長約5mm,第3輪雄蕊花絲基部有絨毛;退化雄蕊長約2mm,有絨毛;子房淡紅色。果球形,直徑約4mm,紫紅色?;ㄆ?0-12月,果期次年2-3月。
性味苦;辛;涼
功能主治化痰止咳;消腫止痛;止血。主咳嗽痰多;癰癤瘡腫;骨折;燒燙傷;外傷出血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葉6-9g,根9-12g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(diào)搽或水煎外洗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