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山黃楊子

    拼音注音Shān Huánɡ Yánɡ Zǐ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黃楊科植物黃楊Buxus sinica (Rehd.et Wils) M.Cheng 的果實(shí)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uxus sinica (Rehd.et Wils) M.Cheng [B.microphylla Sieb. etZucc.var.sinica Rehd.et Wils.]

    采收和儲藏:5-7月果實(shí)成熟時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200-2600m的山谷、溪邊、林下,現(xiàn)可栽培作觀賞用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、中南及陜西、甘肅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黃楊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1-6m。樹皮灰色,栓皮成有規(guī)則的剝裂;枝圓柱形,有縱棱,灰白色,小枝四棱形,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對兩側(cè)面無毛,節(jié)間長0.5-2cm。葉對生;葉柄長1-2mm,上面被毛;葉片革質(zhì),闊橢圓形、闊倒卵形、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,通常中部以上較寬,先端圓或鈍,常有小凹口,基部圓或楔形,長1-3cm,寬0.8-2cm,葉面光滑,中脈凸出,下半段常有微細(xì)毛,側(cè)脈明顯,中脈上常密被白色短線狀鐘乳體。穗狀花序腋生,單性,雌雄同株,花密集,花序軸被毛;苞片闊卵形,長2-2.5mm,背部多少有毛;雄花約10朵,無花梗,外萼片卵狀橢圓形,內(nèi)萼片近圓形,長2.5-3mm,無毛,雄蕊連花藥長達(dá)4mm,不育雌蕊有棒狀柄,末端膨大,高2mm左右;雌花多存于花序上部,萼片6,排成2列,長達(dá)3mm,花柱3,子房3室,子房較花柱稍長,無毛,柱頭粗厚,倒心形,下延達(dá)花柱中部。蒴果近球形,長6-10mm,宿存花柱長2-3mm,由3心皮組成,沿室背3瓣裂,成熟時黑色,徑約1cm。花期3-4月,果期5-7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暑熱;解瘡毒。主暑熱;瘡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-9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芭蕉根拼音注音Bā Jiāo Gēn別名芭蕉頭(《分類草藥性》)。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莖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園及農(nóng)舍附近。分布山東以至長江流域以南各地。原形態(tài)芭蕉(《漢書》文穎注),又名:巴且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芭蕉油拼音注音Bā Jiāo Yóu別名芭蕉汁(《衛(wèi)生雜興》),芭蕉樹水(《中級醫(yī)刊》(5):57,1959)。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莖中的液汁。于莖干近根部切一直徑約5厘米的小孔,即有灰黑色之液汁滲出,插以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芭蕉花拼音注音Bā Jiāo Huā出處《日華子本草》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芭蕉根“條。性味甘談微辛,涼。①《滇南本草》:“性溫,味酸咸。“②《江西草藥》:“性涼,味淡?!阿邸顿F州草藥》:“性寒,......
  • 別名沙達(dá)木、十兩葉來源鼠李科苞葉木Chaydaia crenulata Hand.-Mazz.,以全株入藥。生境分布廣西、貴州、云南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利膽退黃。主治黃疸型肝炎,肝硬化腹水。用法用量2~5錢,水煎服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苞薔薇根拼音注音Bāo Qiánɡ Wēi Gēn別名猴局根、金柿根(《閩東本草》)出處《福建民間草藥》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碩苞薔薇的根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、路邊、林邊、溪邊。分布浙江、福建、湖南等地。原形態(tài)碩苞薔薇,又名:苞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