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葫蘆暗消、陸次、猴子板凳、癭袋花
杜鵑花科愛楠屬植物白花樹蘿卜Agapetes mannii Hemsl.[A. yunnanensis Franch.],以根入藥。全年可采,洗凈切片,曬干或鮮用。
澀、淡,涼。
散瘀止痛,利尿消腫。用于跌打損傷,風(fēng)濕疼痛,胃痛,肝炎,水腫,無名腫毒。外用治外傷出血。
3~5錢,外用干品研粉外敷。
石蘿卜、葉上花
《云南中草藥選》
為杜鵑花種植物樹蘿卜的根。秋、冬采收,洗凈,切片,曬干。
附生于潮濕的雜木林中樹上。分布西南地區(qū)。
常綠附生小灌木,高20~50厘米。根膨大似蘿卜,長可達(dá)50~60厘米,徑粗10厘米。單葉,常4~5葉密集,近于輪生,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,長4~10厘米,寬1.5~2.5厘米,兩面平滑無毛,上面綠色,下面色較淡。花鐘狀,鮮紅色,長4~5厘米,常3~4朵集生于莖上。漿果球形。
涼,澀。
消炎,利尿,活血,散瘀。
①治水腫:樹蘿卜一至二兩。煮肉吃。
②治骨折,跌打損傷:樹蘿卜研末調(diào)敷。
石蘿卜
出自《云南中草藥選》
藥材基源:為杜鵑花科植物大花樹蘿卜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gapetes neriifolia (King et Prain)Airy-Shaw var.Maxima Airy-Shaw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切片曬干或鮮用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附生于海拔1400m的櫟樹林中樹干上或石崖上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附生灌木,分枝細(xì)長,無毛。根粗大塊狀。葉互生;葉柄短;葉片革質(zhì),長圓狀披針形,長10-15cm,寬2-2.25cm,先端尾狀漸尖,基部圓形,邊緣全緣,中脈在表面成凹溝狀,背面突起,例脈不明顯。傘房狀花序,花梗長3cm,先端杯狀擴(kuò)大,在杯狀花梗覆蓋下的萼基部具關(guān)節(jié);花萼筒球形,花萼檐部擴(kuò)大,近全緣,具明顯網(wǎng)脈;花冠圓筒狀,長4.5cm,直徑1.5cm,暗紅色,稍肉質(zhì),常帶有藍(lán)色粉霜,并有深暗的橫紋,或?yàn)槿辄S色發(fā)紅、鮮紅色至玫瑰紅色,花冠檐部為整齊的漏斗狀;雄蕊10,花絲短,花藥有長喙,藥背無距;子房5室,花柱絲狀,柱頭微具5小裂。果卵球形,有宿存的萼片。花期5-9月。
脾經(jīng)
微苦;性涼
利水消腫;活血祛瘀。主水腫;跌打損傷
內(nèi)服:煎湯,10~30g。外用:適量,研未調(diào)敷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葫蘆暗消、陸次、猴子板凳、癭袋花
來源杜鵑花科愛楠屬植物白花樹蘿卜Agapetes mannii Hemsl.[A. yunnanensis Franch.],以根入藥。全年可采,洗凈切片,曬干或鮮用。
性味澀、淡,涼。
功能主治散瘀止痛,利尿消腫。用于跌打損傷,風(fēng)濕疼痛,胃痛,肝炎,水腫,無名腫毒。外用治外傷出血。
用法用量3~5錢,外用干品研粉外敷。
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樹蘿卜拼音注音Shù Luó Bo別名石蘿卜、葉上花
出處《云南中草藥選》
來源為杜鵑花種植物樹蘿卜的根。秋、冬采收,洗凈,切片,曬干。
生境分布附生于潮濕的雜木林中樹上。分布西南地區(qū)。
原形態(tài)常綠附生小灌木,高20~50厘米。根膨大似蘿卜,長可達(dá)50~60厘米,徑粗10厘米。單葉,常4~5葉密集,近于輪生,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,長4~10厘米,寬1.5~2.5厘米,兩面平滑無毛,上面綠色,下面色較淡。花鐘狀,鮮紅色,長4~5厘米,常3~4朵集生于莖上。漿果球形。
性味涼,澀。
功能主治消炎,利尿,活血,散瘀。
復(fù)方①治水腫:樹蘿卜一至二兩。煮肉吃。
②治骨折,跌打損傷:樹蘿卜研末調(diào)敷。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樹蘿卜拼音注音Shù Luó Bo別名石蘿卜
出處出自《云南中草藥選》
來源藥材基源:為杜鵑花科植物大花樹蘿卜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gapetes neriifolia (King et Prain)Airy-Shaw var.Maxima Airy-Shaw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切片曬干或鮮用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附生于海拔1400m的櫟樹林中樹干上或石崖上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原形態(tài)附生灌木,分枝細(xì)長,無毛。根粗大塊狀。葉互生;葉柄短;葉片革質(zhì),長圓狀披針形,長10-15cm,寬2-2.25cm,先端尾狀漸尖,基部圓形,邊緣全緣,中脈在表面成凹溝狀,背面突起,例脈不明顯。傘房狀花序,花梗長3cm,先端杯狀擴(kuò)大,在杯狀花梗覆蓋下的萼基部具關(guān)節(jié);花萼筒球形,花萼檐部擴(kuò)大,近全緣,具明顯網(wǎng)脈;花冠圓筒狀,長4.5cm,直徑1.5cm,暗紅色,稍肉質(zhì),常帶有藍(lán)色粉霜,并有深暗的橫紋,或?yàn)槿辄S色發(fā)紅、鮮紅色至玫瑰紅色,花冠檐部為整齊的漏斗狀;雄蕊10,花絲短,花藥有長喙,藥背無距;子房5室,花柱絲狀,柱頭微具5小裂。果卵球形,有宿存的萼片。花期5-9月。
歸經(jīng)脾經(jīng)
性味微苦;性涼
功能主治利水消腫;活血祛瘀。主水腫;跌打損傷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10~30g。外用:適量,研未調(diào)敷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