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山苦菜(《黃山植物的研究》)。
《陜西中草藥》
為菊科植物高株山萵苣的根。6月采挖,曬干備用。
生于高山山坡灌叢中。分布陜西、安徽、浙江等地。
多年生草本,高80~150厘米。莖幼時有細軟長毛。葉基生及互生,有帶翅長柄,卵形或馬蹄形,長達12厘米,邊緣有三角形帶尖頭的鈍鋸齒,基部常抱莖而為耳狀。頭狀花序多數(shù),集成柱狀狹圓錐形;全為舌狀花,黃色。瘦果倒卵狀橢圓形,長4毫米,冠毛白色。
辛,平。
止咳化痰,祛風。治風寒咳嗽,肺結核。
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。
治咳嗽:水紫菀、款冬花、桔梗各三錢,甘草一錢,水煎服。
出自《陜西中草藥》。
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高萵苣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actuca raddeana Maxim .var .elata (Hemsl.) Kitam.[L. elata Hemsl.]
采收和儲藏:6月采挖,洗凈,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1200-1400m的山坡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陜西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貴州等地。
高萵苣 多年生草本,高80-150cm。莖幼時有細軟長毛。葉基生及互生,有帶翅長柄;卵形或馬蹄形,長達12cm,邊緣有三角形帶尖頭的鈍鋸齒,基部常抱莖而為耳狀。頭狀花序多數(shù),柱狀,含有成狹圓錐形;全為舌狀花,黃色。瘦果倒卵狀橢圓形,每而有3條縱肋;冠毛白色?;ü谙?、秋季。
味辛;性平
止咳化痰。主風寒咳嗽
內(nèi)服:煎湯,6-9g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山苦菜(《黃山植物的研究》)。
出處《陜西中草藥》
來源為菊科植物高株山萵苣的根。6月采挖,曬干備用。
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山坡灌叢中。分布陜西、安徽、浙江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,高80~150厘米。莖幼時有細軟長毛。葉基生及互生,有帶翅長柄,卵形或馬蹄形,長達12厘米,邊緣有三角形帶尖頭的鈍鋸齒,基部常抱莖而為耳狀。頭狀花序多數(shù),集成柱狀狹圓錐形;全為舌狀花,黃色。瘦果倒卵狀橢圓形,長4毫米,冠毛白色。
性味辛,平。
功能主治止咳化痰,祛風。治風寒咳嗽,肺結核。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。
復方治咳嗽:水紫菀、款冬花、桔梗各三錢,甘草一錢,水煎服。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水紫菀拼音注音Shuǐ Zǐ Wǎn英文名root of Tall Lettuce出處出自《陜西中草藥》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高萵苣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actuca raddeana Maxim .var .elata (Hemsl.) Kitam.[L. elata Hemsl.]
采收和儲藏:6月采挖,洗凈,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1200-1400m的山坡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陜西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貴州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高萵苣 多年生草本,高80-150cm。莖幼時有細軟長毛。葉基生及互生,有帶翅長柄;卵形或馬蹄形,長達12cm,邊緣有三角形帶尖頭的鈍鋸齒,基部常抱莖而為耳狀。頭狀花序多數(shù),柱狀,含有成狹圓錐形;全為舌狀花,黃色。瘦果倒卵狀橢圓形,每而有3條縱肋;冠毛白色?;ü谙?、秋季。
性味味辛;性平
功能主治止咳化痰。主風寒咳嗽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6-9g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