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水紫菀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水紫菀拼音注音Shuǐ Zǐ Wǎn別名

    山苦菜(《黃山植物的研究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陜西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菊科植物高株山萵苣。6月采挖,曬干備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高山山坡灌叢中。分布陜西、安徽、浙江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80~150厘米。莖幼時有細軟長毛。葉基生及互生,有帶翅長柄,卵形或馬蹄形,長達12厘米,邊緣有三角形帶尖頭的鈍鋸齒,基部常抱莖而為耳狀。頭狀花序多數(shù),集成柱狀狹圓錐形;全為舌狀花,黃色。瘦果倒卵狀橢圓形,長4毫米,冠毛白色。

    性味

    辛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咳化痰,祛風。治風寒咳嗽,肺結核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。

    復方

    治咳嗽:水紫菀、款冬花、桔梗各三錢,甘草一錢,水煎服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水紫菀拼音注音Shuǐ Zǐ Wǎn英文名root of Tall Lettuce出處

    出自《陜西中草藥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高萵苣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actuca raddeana Maxim .var .elata (Hemsl.) Kitam.[L. elata Hemsl.]

    采收和儲藏:6月采挖,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1200-1400m的山坡灌叢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陜西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貴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高萵苣 多年生草本,高80-150cm。莖幼時有細軟長毛。葉基生及互生,有帶翅長柄;卵形或馬蹄形,長達12cm,邊緣有三角形帶尖頭的鈍鋸齒,基部常抱莖而為耳狀。頭狀花序多數(shù),柱狀,含有成狹圓錐形;全為舌狀花,黃色。瘦果倒卵狀橢圓形,每而有3條縱肋;冠毛白色?;ü谙?、秋季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咳化痰。主風寒咳嗽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6-9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半夏拼音注音Bàn Xià別名三葉半夏、三葉老、三步跳、麻玉果、燕子尾英文名RHIZOMA PINELLIAE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(Thunb.) Breit. 的干燥塊莖。夏、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n Xià Qǔ出處《韓氏醫(yī)通》來源為半夏加面粉、姜汁等制成的曲劑。性狀本品成長方形塊狀,長約3.5厘米,寬約2厘米,厚約1厘米。質(zhì)硬,色白。上面印有品名,底面平滑。性味《飲片新參》:“苦辛,平。“注意《飲片新參》:“內(nèi)熱煩渴者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半截葉拼音注音Bàn Jié Yè別名鍋鏟葉、金邊蓮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,半節(jié)葉、半節(jié)觀音(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),牙喃壩(傣名)。出處《云南中草藥》來源為西番蓮科植物鐮葉西番蓮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、路邊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n Bǎ Sǎn別名搜山虎、虎爪搜山虎、箐雞尾、野蕨菜來源蕨類水龍骨科扇蕨屬植物扇蕨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 (Baker)Christ,以根狀莖入藥。四季可采,去毛,曬干。性味甘、微苦、澀,涼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半拉子別名見風干來源榛科鵝耳櫪屬植物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 Blume.,以果穗入藥。秋季采,曬干。性味甘、淡,平。功能主治健胃消食。用于胸腹脹滿,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。用法用量3~5錢。備注(1)華鵝耳櫪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