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酸棗根皮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酸棗根皮拼音注音Suān Zǎo Gēn Pí出處

    《陜西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鼠李科植物酸棗根皮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物形態(tài)詳"酸棗仁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《陜西中草藥》:"味澀,性溫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便血,燒、燙傷,高血壓,遺精,白帶。

    《陜西中草藥》:"澀精止血。治淋濁,白帶,滑精,出血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煎水熬膏涂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便血:酸棗根皮一兩。刮去黑皮焙干,用水一碗煎至一茶杯,溫服。如不止,隔七天再服一劑。(《天津中草藥》)

    ②治燒、燙傷:酸棗根皮三斤。切碎,水煎成膏,涂于凈布上,貼傷處。(《天津中草藥》)

    ③治高血壓頭暈頭痛:酸棗根一兩(去外層黑皮,去木心,用內(nèi)皮)。加水煎煮兩次,分兩次服。(山東昌濰地區(qū)《赤腳醫(yī)生》(3):21,1970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酸棗根皮拼音注音Suān Zǎo Gēn Pí英文名root-bark of Spine Date出處

    出自《陜西中草藥志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鼠李科植物酸棗Ziziphus jujuba Mill.var.spinosa (Bunge)Hu ex H.F.Chow 的根皮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Ziziphus jujuba Mill.var.spinosa (Bunge)Hu ex H.F.Chow [Z.vulgaris Lam.var.spinosa Bunge]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剝,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向陽或干燥的山坡、山谷、丘陵、平原、路旁以及荒地。性耐干旱,常形成灌木叢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北、西北及遼寧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酸棗 落葉灌木,稀為小喬木,高1-3m。老枝灰褐色,幼枝綠色;于分枝基部處具刺1對,1枚針形直立,長達(dá)3cm,另1枚向下彎曲,長約0.7cm。單葉互生;托葉針狀;葉片長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,先端鈍,基部圓形,稍偏斜,邊緣具細(xì)鋸齒?;ㄐ?,2-3朵簇生于葉腋;花萼5裂,裂片卵狀三角形;花瓣5,黃綠色,與萼片互生,雄蕊5,與花瓣對生;花盤明顯,10淺裂;子房橢圓形,埋于花盤中,花柱2裂。核果肉質(zhì),近球形,成熟時暗紅褐色,果皮薄,有酸味?;ㄆ?-7月,果期9-10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腎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澀;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;澀精;收濕斂瘡。主便血;崩漏;滑精;帶下;燒燙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搗爛敷;或熬膏涂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1.治便血:酸棗根皮一兩。刮去黑皮焙干,用水一碗煎至一茶杯,溫服。如不止,隔七天再服一劑。 (《天津中草藥》)2.治燒、燙傷: 酸棗根皮三斤。切碎,水煎成膏,涂于凈布上,貼傷處。 (《天津中草藥》)3.治高血壓頭暈頭痛: 酸棗根一兩(去外層黑皮, 去木心,用內(nèi)皮)。加水煎煮兩次,分兩次服。〔山東昌濰地區(qū)《赤腳生》(3):21,1970]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陜西中草藥》:澀精止血。治淋濁,白帶,滑精,出血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Yuán Suī別名馬刺、香信、假芫荽、簕芫荽、山芫荽、大葉芫荽來源傘形科刺芫荽屬植物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.,以全草入藥。夏秋采,陰干或鮮用。性味辛、微苦,溫。功能主治疏風(fēng)解熱,健胃。用于感冒,麻疹內(nèi)陷......
  • 別名野花椒、巖椒來源蕓香科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DC.,以根、果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。化學(xué)成分果實(shí)含揮發(fā)油0.57~2.0%。性味辛、麻,溫。功能主治溫中散寒,止痛,殺蟲,避孕。主治胃痛,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,避孕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Xiàn Cài別名刺莧、野莧菜、野刺莧、假莧菜、豬母刺、白刺莧來源莧科莧屬植物刺莧Amaranthus spinosus L.,以全草或根、莖、葉入藥。夏秋采挖,分別曬干備用。性味甘、淡,涼。功能主治清熱利濕,解毒消腫,涼血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刺苞南蛇藤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別名爬山虎來源衛(wèi)矛科南蛇藤屬植物刺苞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,以根、莖和果實(shí)入藥。全年采根,春秋割取莖,秋采果實(shí),曬干。性味甘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Yè來源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的葉。0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elastrns flagellaris Rupr.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