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水風(fēng)藤、牛乳茶、山無花果、加星里[苗族語]
???strong>天仙果Ficus beecheyana Hook. et Arn.,以根入藥。
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江西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。
辛、酸、澀,溫。
祛風(fēng)化濕,止痛。主治關(guān)節(jié)風(fēng)濕疼痛,頭風(fēng)疼痛,跌打損傷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腹痛,腰疼帶下,小兒發(fā)育緩慢。
鮮根1~2兩。外用搗敷患處。
牛乳甫、牛奶漿、野枇杷、大葉牛奶子、毛天仙果、牛奶珠、山牛奶、山無花果、大號牛奶仔
天仙果始載于《綱目》,在果部無花果條下的附錄項中謂:“出四川,樹高八、九尺,葉似荔枝而小,無花而實,子如櫻桃,累累綴枝間,六、七月熟,其味至甘。宋祁方物贊云:有子孫枝,不花而實,薄言采之,味埒蜂蜜?!币陨纤鲂螒B(tài)特征與今??浦参锾煜晒恢?。
藥材基源:為??浦参锾煜晒墓麑崱?/p>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Ficus erecta Thunb.var.beecheyana(Hook.etArn.)King[F.beecheyana Hook.et Arn.]
采收和儲藏:夏季結(jié)果時,拾取被風(fēng)吹落或自行脫落的幼果及未成熟的果實,鮮用或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、溪旁、溝邊、山谷以及灌木叢中和林區(qū)潮濕處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落葉小喬木或灌木,高1-8m。樹皮白色或灰褐色,皮孔明顯;枝條紅棕色,幼時被微硬毛;有乳汁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1-4cm,密被灰白色短硬毛;托葉三角狀披針形,淺褐色,早落;葉片厚紙質(zhì),倒卵狀橢圓形、長圓形或披針形,長6-22cm,寬3-13cm,中部以上寬大,先端漸尖成尾狀,基部圓形、楔形或近心形,全緣或邊緣的上半部具淺鋸齒,上面稍粗糙,有疏短粗毛,下面葉脈上有短粗毛;基生脈3條,側(cè)脈5-7對,具小疣狀突起。隱頭花序,花序托(榕果)單生或成對生于葉腋或葉痕處,球形或近梨形,直徑1-2cm,頂具凸頭,幼時被柔毛或短毛,成熟時黃紅色至紫黑色,有短梗,長1-1.5cm,基生苞片3,卵狀三角形,不脫落;雄花、癭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內(nèi);雄花梗短或近無梗,花被片3或2-4,雄蕊2-3;癭花梗短或近無梗,花被片3-5,花柱側(cè)生,短,柱頭2裂;雌花生于另一植株的花序托內(nèi),花被片4-6,子房光滑,花柱側(cè)生。花、果期4-8月。
性狀鑒別 果卵圓形或梨形,直徑約1.5cm,頂具凸頭,黃紅色至紫黑色,帶有極短的果梗及殘存的苞片。質(zhì)堅硬,橫切面內(nèi)壁可見眾多細(xì)小瘦果,有時壁的上部尚見枯萎的雄花。氣微,味甜、略酸。 以干燥、紫黑色、無霉至者為佳。
潤腸通便;解毒消腫。主便秘;痔瘡腫痛
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水風(fēng)藤、牛乳茶、山無花果、加星里[苗族語]
來源???strong>天仙果Ficus beecheyana Hook. et Arn.,以根入藥。
生境分布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江西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。
性味辛、酸、澀,溫。
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化濕,止痛。主治關(guān)節(jié)風(fēng)濕疼痛,頭風(fēng)疼痛,跌打損傷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腹痛,腰疼帶下,小兒發(fā)育緩慢。
用法用量鮮根1~2兩。外用搗敷患處。
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天仙果拼音注音Tiān Xiān Guǒ別名牛乳甫、牛奶漿、野枇杷、大葉牛奶子、毛天仙果、牛奶珠、山牛奶、山無花果、大號牛奶仔
出處天仙果始載于《綱目》,在果部無花果條下的附錄項中謂:“出四川,樹高八、九尺,葉似荔枝而小,無花而實,子如櫻桃,累累綴枝間,六、七月熟,其味至甘。宋祁方物贊云:有子孫枝,不花而實,薄言采之,味埒蜂蜜?!币陨纤鲂螒B(tài)特征與今??浦参锾煜晒恢?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??浦参锾煜晒墓麑崱?/p>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Ficus erecta Thunb.var.beecheyana(Hook.etArn.)King[F.beecheyana Hook.et Arn.]
采收和儲藏:夏季結(jié)果時,拾取被風(fēng)吹落或自行脫落的幼果及未成熟的果實,鮮用或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、溪旁、溝邊、山谷以及灌木叢中和林區(qū)潮濕處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落葉小喬木或灌木,高1-8m。樹皮白色或灰褐色,皮孔明顯;枝條紅棕色,幼時被微硬毛;有乳汁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1-4cm,密被灰白色短硬毛;托葉三角狀披針形,淺褐色,早落;葉片厚紙質(zhì),倒卵狀橢圓形、長圓形或披針形,長6-22cm,寬3-13cm,中部以上寬大,先端漸尖成尾狀,基部圓形、楔形或近心形,全緣或邊緣的上半部具淺鋸齒,上面稍粗糙,有疏短粗毛,下面葉脈上有短粗毛;基生脈3條,側(cè)脈5-7對,具小疣狀突起。隱頭花序,花序托(榕果)單生或成對生于葉腋或葉痕處,球形或近梨形,直徑1-2cm,頂具凸頭,幼時被柔毛或短毛,成熟時黃紅色至紫黑色,有短梗,長1-1.5cm,基生苞片3,卵狀三角形,不脫落;雄花、癭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內(nèi);雄花梗短或近無梗,花被片3或2-4,雄蕊2-3;癭花梗短或近無梗,花被片3-5,花柱側(cè)生,短,柱頭2裂;雌花生于另一植株的花序托內(nèi),花被片4-6,子房光滑,花柱側(cè)生。花、果期4-8月。
性狀性狀鑒別 果卵圓形或梨形,直徑約1.5cm,頂具凸頭,黃紅色至紫黑色,帶有極短的果梗及殘存的苞片。質(zhì)堅硬,橫切面內(nèi)壁可見眾多細(xì)小瘦果,有時壁的上部尚見枯萎的雄花。氣微,味甜、略酸。 以干燥、紫黑色、無霉至者為佳。
功能主治潤腸通便;解毒消腫。主便秘;痔瘡腫痛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