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天韭

   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天韭拼音注音Tiān Jiǔ別名

    茖韭、山蔥、茖蔥、鹿耳韭

    來源

    百合科蔥屬植物天韭Allium victorialis L.,以全草入藥。夏秋采集,洗凈鮮用。

    性味

    辛、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,散瘀,鎮(zhèn)痛。用于衄血,瘀血,跌打損傷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1兩,水煎服;外用適量,搗爛敷患處。

    摘錄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天韭拼音注音Tiān Jiǔ別名

    天蒜、鹿耳韭

    出處

    《陜西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百合科植物玉簪葉韭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地疏林下。分市陜西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。鱗莖圓柱狀,外包殘存的棕網(wǎng)狀葉鞘。葉基生,1~2枚,卵狀心形,長(zhǎng)13厘米,寬約8厘米;葉鞘白色,膜質(zhì),抱莖?;ㄇo自葉鞘間抽出,纖細(xì),高35~45厘米;傘形花序,頂生,近圓球形;花白色,具細(xì)梗;花被6;子房上位,3室。蒴果。種子黑色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辛,性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瘀,鎮(zhèn)痛,祛風(fēng),止血。治跌打損傷,瘀血腫痛,衄血,漆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天韭拼音注音Tiān Jiǔ別名

    天蒜、鹿耳韭、玉簪葉、茗蔥、巖蒜

    英文名Herb of Plantainlily-leaved Onion出處

    出自《陜西中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百合科植物玉簪葉韭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Allium funckiaefolium Hand.- Mazz.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采收,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地疏林下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陜西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玉簪葉韭,多年生草本。鱗莖圓柱狀,外包殘存的棕網(wǎng)狀葉鞘。葉基生;有長(zhǎng)柄;葉鞘白色,膜質(zhì),抱莖;葉片1-2枚,卵狀心形長(zhǎng)達(dá)13cm,寬約8cm?;ㄝ阕匀~鞘間抽出,纖細(xì),高35-45cm;傘形花序頂生,近圓球形;花白色,具細(xì)梗;花被片6;子房上位,3室蒴果。種子黑色?;ㄆ?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辛;性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瘀止痛;止血;解毒。主外瘡種痛;衄血;漆瘡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5-1兩。外用: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國(guó)藥典》:板藍(lán)根拼音注音Bǎn Lán Gēn別名大藍(lán)根、大青根英文名RADIX ISATIDIS來源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(lán)Isatis indigotica Fort. 的干燥根。秋季采挖,除去泥沙,曬干。性狀本品呈圓柱形,稍扭曲,長(zhǎng)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ǐnɡ Guǒ Hú Jì Shēnɡ別名有柄槲寄生、桂花寄生、油桐寄生、寄生茶、刀葉槲寄生出處始載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桑寄生科植物柄果槲寄生的帶葉莖枝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Viscum multinerve (Ha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ǐnɡ Mǎ Bó來源藥材基源:為軸灰包科真菌軸灰包的子實(shí)體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Podaxis pistillaris (L.ex Pers.) Fr.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去泥砂雜質(zhì)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砂土地表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i Lè ér Chá來源為豆科柏勒樹屬植物柏勒樹Dichirostachys glomerata (Forsk) Chiov. 的枝的水煎浸膏。生境分布生于熱帶灌叢、熱帶稀樹干草原和過渡森林里。分布于廣州。原形態(tài)有刺灌木或小喬......
  • 《中國(guó)藥典》:柏子仁拼音注音Bǎi Zǐ Rén英文名SEMAN PLATYCLADI來源本品為柏科植物側(cè)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(L.) Franco的干燥成熟種仁。秋、冬二季采收成熟種子,曬干,除去種皮,收集種仁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