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胎生鐵角蕨

    拼音注音Tāi Shēnɡ Tiě Jiǎo Jué別名

    鳳尾草

    英文名Plane-stem Spleenwort出處

    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鐵角蕨科植物印度鐵角蕨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Asplenium yoshinagae Makino var.indicum(Sledge)Ching et S.K.Wu[A.planicaule Wall.ex Mett.;A.indicum Sledge;A.yoshinagae Iwatsuki]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附生于海拔800-1100m的密林中樹干或濕石上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(qū)(江蘇除外),東到臺(tái)灣,北至甘肅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株高20-40cm。根莖短粗,直立或斜升,密被紅棕色、篩孔細(xì)密的鉆狀披針形鱗片,全緣。葉簇生;葉柄長6-20cm,禾稈色,基部被鱗片,向上漸疏,并有縱溝;葉片近革質(zhì),無毛,披針形或闊披針形,長12-30cm,寬4-7cm,頂部漸尖并為羽裂,基部不縮狹,幼時(shí)下面有少數(shù)狹披針形鱗片,后則脫落,一回羽狀;羽片17-25對,互生,略斜向上,菱狀披針形,中部的較大,長3-4cm,寬1-1.5cm,先端漸尖,基部不對稱,上側(cè)呈耳狀,邊緣淺裂至深裂;裂片長圓形至舌形,先端有3-6個(gè)鈍齒;葉脈羽狀,上面隆起,側(cè)脈二叉;葉軸往往疏生纖維狀鱗片,上部羽片腋間常有1個(gè)鱗片的芽胞,行無性繁殖。孢子囊群線形,背生于小脈上側(cè)分叉的中部,靠近中脈;囊群蓋線形,膜質(zhì),全緣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;腎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淡;微澀;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舒筋通絡(luò);活血止痛。主腰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適量,浸酒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全草:味淡、微澀,性涼。有舒筋活血的功能。用于腰痛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Xiān Máo別名細(xì)葉刺參、刺參來源藥材基源:為川續(xù)科植物大花刺參的根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Morina nepalensis D.Don var.delavayi(Franch.)C.H.Hsing[M.delavayi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側(cè)耳拼音注音Bái Cè ěr別名白耳菜、叫天雞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光板、金苦板(《浙江中藥資源名錄》),蒼耳七,金錢燈塔草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。出處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白須草的帶根全草。全年可采。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僵蠶拼音注音Bái Jiānɡ Cán別名僵蠶(《千金方》),天蟲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,僵蟲(《河北藥材》)。出處《本經(jīng)》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蟲。收集病死的僵蠶,倒入石灰中拌勻,吸去水分,曬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克馬葉拼音注音Bái Kè Mǎ Yè出處《貴州民間藥物》來源為安息香料植物垂珠花的葉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多生于山中陽坡雜林中。分布河南、山東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垂珠花,又名:白花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ā Jiǎo Lián別名血絲金盆、鬼臼、九臼來源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貴州八角蓮的根及根莖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Dysosma majorensis(Gagnep.)Ying[Podophyllum majorense 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