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蕪荑醬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蕪荑醬拼音注音Wú Yí Jiànɡ出處

    《別錄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榆科植物大果榆果實(shí)與面曲等加工制成的醬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物形態(tài)參見"蕪荑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辛,溫。

    ①《唐本草》:"辛。"

    ②《綱目》:"辛,溫,無毒。"

    注意

    《食療本草》:"多食落發(fā)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殺蟲,除瘡癬。

    ①《別錄》:"殺蟲。"

    ②《唐本草》:"殺三蟲。"

    ③《食療本草》:"蕪荑醬功力強(qiáng)于榆人醬。"(指"殺諸蟲,利大小便,心腹惡氣。")

    ④《本草拾遺》:"主五雞病,除瘡癬。"

    制法

    《綱目》:"造法與榆仁醬同。"(取蕪荑仁水浸一伏時(shí),袋盛,揉洗去涎,以蓼汁拌曬,如此七次,同發(fā)過面曲,如造醬法,下鹽曬之。每一升,曲四斤,鹽一斤,水五斤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蕪荑醬拼音注音Wú Yí Jiànɡ出處

    出自《名醫(yī)別錄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果實(shí)與面曲等加工制成的醬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Ulmus macrocarpa Hance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000-1300m的向陽山坡、丘陵及固定沙丘上,在林區(qū)多生于林緣及河岸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及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江蘇、安徽、河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,高15-30m。枝常有具木栓質(zhì)翅,當(dāng)年生枝綠褐色或褐色,有粗毛;老枝褐色無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2-6mm,有短柔毛;托葉早落;葉片寬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,長5-10cm,寬3-7cm,中上部最寬,先端突尖,基部狹或淺心形,兩邊不對稱,兩面粗糙,有粗毛,邊緣具鈍單鋸齒或重鋸齒?;ㄏ热~開放,數(shù)朵簇生于去年枝的葉腋或散生于當(dāng)年枝的基部;花大,長達(dá)15mm,兩性;花被4-5裂,綠色;雄蕊與花被片同數(shù),花藥大,帶黃玫瑰色;雌蕊1,子房1室,綠色,柱頭2裂。翅果特大,長2.5-3.5cm,寬2.2-2.5cm,被毛,花被宿存,種子位于翅果的中部?;ㄆ?-5月,果熟期5-6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辛;性溫

    注意

    不宜過量、久服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殺蟲。主蟲積腹痛;瘡癬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適量,開水沖服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名醫(yī)別錄》:殺蟲。

    2.《唐本草》:殺三蟲。

    3.《食療本草》:蕪荑醬功力強(qiáng)于榆人醬。(指殺諸蟲,利大小便,心腹惡氣。)。

    4.《本草拾遺》:主五雞病,除瘡癬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別名皺柄羊肚菌、粗腿羊肚菌、羊肚菜來源真菌類子囊菌綱盤菌目馬鞍菌科粗腿羊肚菜Morchella crassipes (Vent.) Pers.,以子實(shí)體入藥。生境分布春夏之交雨后產(chǎn)生于混交林內(nèi)地上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治益腸胃,化痰理氣。用于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ū Jīnɡ Luó Guō Dǐ別名鑼鍋底、蛇蓮、曲蓮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葫蘆科植物異葉赤瓟?shù)膲K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hladiantha hookeri C.B Clarke采收和儲藏:秋、冬季采挖,除去蘆頭及須根,洗凈切塊......
  • 別名大黃草、黃草、密花石斛來源蘭科粗黃草Dendrobium densiflorum Lindl ex Wall.,以莖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、廣東、廣西。性味甘、淡、微咸,寒。功能主治滋陰益腎,生津止渴。蜘蛛熱病,傷津,口干煩渴,病后虛弱。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āo Yè Wǔ Jiā來源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糙葉五加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canthopanax henryi (Oliv.)Harms采收和儲藏:秋季挖根,洗凈,除去須根,趁鮮用木槌敲擊,使木心和皮部分離,抽去木心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糙葉千里光別名毛葉紅桿草來源菊科糙葉千里光Senecio asperifolius Franch.,以根入藥。生境分布四川、云南。性味苦、辛,平。功能主治健胃消炎。主治喉炎,扁桃體炎,胃痛,腹脹。外治濕疹,皮疹。用法用量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