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小肺筋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小肺筋草拼音注音Xiǎo Fèi Jīn Cǎo別名

    粉條兒萊(《救荒本草》),小肺金草(《草木便方》),土瞿麥(《分類草藥性》),蛆兒草、一窩蛆、肺癆草(《四川中藥志》),蛆芽草(《陜西植藥調(diào)查》),蛆婆草、肺風(fēng)草、肺癰草、金線吊白米、麻里草、曲折草、四季花、牙蟲草(《湖南藥物志》),銀針草(《陜西中草藥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四川中藥志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百合科植物肺筋草全草。5~6月采收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低山地區(qū)陽光充足之處。分布自甘肅南延至華東及西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肺筋草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)

    多年生草本。根莖短,叢生纖維狀須根。葉多數(shù),基生,線形,先端尖,長(zhǎng)15~20厘米,寬3~4毫米,質(zhì)軟,淡綠色?;ㄇo長(zhǎng)35~60厘米,上部具粉質(zhì)短柔毛及棱角,花莖上的葉小形,呈苞片狀.總狀花序,疏生,苞垃較花為短,無柄;花小形,長(zhǎng)6~8毫米,花被下部合生成短筒狀,與子房愈著,外面有細(xì)毛,上部鐘形,先端6裂,裂片披針形,呈淡紅色;雄蕊6,花絲短,分離,著生于花被上;子房上位,花柱絲狀,直立。蒴果橢圓形,頂端殘存花被.種子鋸屑狀?;ㄆ?~6月。

    性味

    苦甘,平。

    ①《草木便方》:"甘。"

    ②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平,味苦甘,無毒。"

    ③《陜西中草藥》:"苦,寒,有小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肺,化痰,止咳,活血,殺蟲。治咳嗽吐血,百日咳,氣喘,肺癰,鞏癰,腸風(fēng)便血,婦人乳少,經(jīng)閉,小兒疳積,蛔蟲。

    ①《草木便方》:"清郁熱,化痰。治久嗽,勞傷氣喘。"

    ②《分類草藥性》:"治一切咳嗽,淋癥?;ā⒉萃?。"

    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"治瘡疹。"

    ④《湖南藥物志》:"清肺熱,殺蛔蟲。治喘息,咳嗽吐血,肺癰吐膿血,膀胱疝氣疳積,夜盲。"

    ⑤《陜西中草藥》:"清熱利濕,潤(rùn)肺,活血調(diào)經(jīng)。治消化不良,肝炎,胃酸過多,肺結(jié)核,咳嗽,乳汁不足,白帶,經(jīng)閉腰痛。"

    ⑥《陜西草藥》:"消腫,止痛。治腸風(fēng)便血,乳閉,乳癰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0.3~1兩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久年咳嗽:粉條兒菜、鹿銜草、椿芽花、五匹風(fēng)、排風(fēng)藤。水煎,燉肉或燉豬心肺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
    ②治咳嗽吐血:金線吊白米一兩,白茅根一兩。水煎服。(《農(nóng)村常用草藥手冊(cè)》)

    ③治百日咳:小肺筋草、五匹風(fēng)、狗地芽各一兩。煎水和蜂糖服(冰糖、白糖亦可)。(《重慶草藥》)

    ④治小兒疳積:金線吊白米三至五錢。蒸豬肝二至三兩服,或煮水豆腐二至三兩服。(《農(nóng)村常用草藥手冊(cè)》)

    ⑤驅(qū)蛔蟲:粉條兒菜,煎水合醪糟內(nèi)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
    ⑥催乳:鮮肺筋草三錢。水煎服。(《陜西中草藥》)

    ⑦治乳閉:蛆芽草三錢,鹿角、沙參、通草、鐵秤鉈各二錢。甜酒一小盅為引,水煎服。(《陜西草藥》)

    ⑧治風(fēng)火牙痛:金線吊白米一兩,豬精肉三兩,共煮服。(《農(nóng)村常用草藥手冊(cè)》)

    臨床應(yīng)用

    ①治療流行性腮腺炎

    取鮮根0.5~1兩,水煎分2次服。小兒用根煮雞蛋,只吃雞蛋即可。治療500余例,均在2~3天內(nèi)見效。

    ②治療結(jié)核性骨髓炎

    用鮮肺筋草全草4兩(干品1~2兩),水煎服,每天1劑。結(jié)合外科局部治療,試治3例,其中1例髖關(guān)節(jié)結(jié)核,經(jīng)長(zhǎng)期使用青、鏈霉素及異煙肼,未見好轉(zhuǎn),改用肺筋草治療半月,癥狀即迅速改善,瘺管愈合,關(guān)節(jié)功能逐漸恢復(fù)。

    ③治療乳腺炎

    用法用量同上。治療效十例,證實(shí)對(duì)初起乳腺炎療效較為滿意。

    備注

    同屬植物光肺筋草在陜西地區(qū)亦同等入藥。其主要區(qū)別是:花莖光滑,花稍密生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小肺筋草拼音注音Xiǎo Fèi Jīn Cǎo別名

    粉條兒菜、肺筋草、小肺金草、土瞿麥、蛆兒草、一窩蛆、肺癆草、蛆婆草、肺風(fēng)草、肺癰草、金線吊白米、麻里草、曲折草、四季花、牙蟲草、銀針草、野韭菜、鼠牙草、蛆牙草、化食草

    英文名Spike Aletris Herb, all-grass of Spike Aletris出處

    出自《四川中藥志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百合科植物粉條兒菜和短柄粉條兒菜的根及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1.Aletris spicata(Thunb.)Franch.[Hypoxis spicata Thunb.]2.Aletris scopulorum Dunn

    采收和儲(chǔ)藏:5-6月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低山地陽光充足的空曠草地上或山坡、灌叢邊緣。

    2.生于林下灌木叢中、山坡、草地。

    資源分布:1.分布于華東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等地。

    2.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廣東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粉條兒菜,多年生草本,高35-60cm。根莖短,須根細(xì)長(zhǎng),其上生有多數(shù)細(xì)塊根,色白似蛆,又好像“白米”。葉自根部叢生,窄條形,長(zhǎng)15-20cm,寬3-4mm,先端漸尖,淡綠色?;ㄝ銖娜~叢中生出,直立,上部密生短毛,稍具棱角。花疏生于總狀花序上,近無梗;花被短筒狀,上端6裂,裂片條狀披針形,黃綠色或先端略帶粉紅色,外部密生短腺毛;雄蕊6;子房上位,3室。蒴果倒卵狀橢圓形,先端有宿存花被。花期5-6月。

    2.短柄粉條兒菜,與上種的區(qū)別點(diǎn)為:植株較矮小,基部葉不明顯蓮座狀,花被白色;蒴果球形。

    栽培

    1.氣候土壤:應(yīng)性較強(qiáng),能耐旱、耐瘠。一般土地均可栽種,但以疏松、排水良好的黃泥夾砂土較好。

    2.種植:種子繁殖,四川地區(qū)在9-10月播種。在整好的地上開1.3m寬的畦,按行株距各22-26cm開穴,深約7cm,施人畜糞水后,每畝用種子5兩,與草木灰、人畜糞水拌勻,撒到穴內(nèi)。

    3.出齊后,施提苗肥1次。苗高7cm時(shí),要除草、勻苗、補(bǔ)苗,每穴留苗4-5株,并再追肥1次。以后每年每季中耕除草、追肥1次。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,可適當(dāng)施用氮素化肥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全草長(zhǎng)40-80cm。根莖短,須根叢生,纖細(xì)彎曲,有的著生多數(shù)白色細(xì)小塊根,習(xí)稱“金線吊白米”。葉叢生,帶狀,稍反曲,長(zhǎng)10-20cm,寬0.3-0.5cm;礦綠色,先端尖,全緣?;ㄇo細(xì)柱形,稍波狀彎曲,直徑0.2-0.3cm,被毛;總狀花序穗狀,花幾無梗,黃棕色,花被6裂,長(zhǎng)約0.5cm,裂片條狀披針形。蒴果倒卵狀三棱形。氣微,味淡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粉條兒菜根含皂甙(saponin),基甙元為異娜草皂甙元(isonarthogenin)及薯蕷皂甙元(diosgenin)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、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苦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;潤(rùn)肺止咳;活血調(diào)經(jīng);殺蟲。主咳嗽;咯血;百日咳 ;喘息;肺癰;乳癰;肋腺炎;經(jīng)閉;缺乳;小兒疳積;蛔蟲病;風(fēng)火牙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-30g;鮮品可用60-120g。外用:管量,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草木便方》:清郁熱,化痰。治久嗽,勞傷氣喘。

    2.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一切咳嗽,淋癥?;?、草同功。

    3.《四川中藥志》:治瘡疹。

    4.《湖南藥物志》:清肺熱,殺蛔蟲。治喘息,咳嗽吐血,肺癰吐膿血,膀胱疝氣,疳積,夜盲。

    5.《陜西中草藥》:清熱利濕,潤(rùn)肺,活血調(diào)經(jīng)。治消化不良,肝炎,胃酸過多,肺結(jié)核,咳嗽,乳汁不足,白帶,經(jīng)閉腰痛。

    6.《陜西草藥》:消腫,止痛。治腸風(fēng)便血,乳閉,乳癰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Yào別名白藥草烏來源藥材基源:為毛茛科植物無距賓川烏頭的塊根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Aconitum duclouxii Levl.var.ecalcaratum Fletcher et Luener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秋采挖塊根......
  •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白藥子拼音注音Bái Yào Zǐ別名白藥脂、盤花地不容、山烏龜、金線吊烏龜[廣東、湖南]、金線吊葫蘆[江西]、金絲吊鱉來源為防己科千金藤屬植物頭花千金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 [S. 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é Huā Lù別名白蓮花露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。出處《綱目拾遺》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花蕾蒸餾所得的芳香水。功能主治清暑,涼營(yíng)。治感受暑邪,煩熱口渴,喘嗽痰血。①《金氏藥帖》:“治喘嗽不已,痰中有血?!阿凇稄V和堂帖》:“止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Jú Huā Gēn別名長(zhǎng)生(《太清經(jīng)》)出處《本草正》來源為菊科植物菊的根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菊花“條。功能主治①《本草正》:“善利水,搗汁和酒服之,大治癃閉?!阿凇毒V目拾遺》:“治疔腫,喉疔,喉癬?!坝梅ㄓ昧?jī)?nèi)服:煎湯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Chānɡ別名泥昌(《雷公炮炙論》),水昌、水宿、莖蒲、水菖蒲(《別錄》),溪蓀、蘭蓀(陶弘景),地心(《石藥爾雅》),泥菖蒲(《綱目》),蒲劍(《草木便方》),水八角草、家昌蒲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,臭蒲(《江蘇植藥志》)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