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小花五味子藤

    拼音注音Xiǎo Huā Wǔ Wèi Zǐ Ténɡ別名

    香石藤、大伸筋、鐵骨散、小密細(xì)藤、接筋藤、黃袍小血藤、滿山香[云南]

    來源

    為木籃科北五味子屬植物小花五味子Schisandra micrantba A. C. Smith.以入藥。秋季挖根,洗凈切片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地林下。分布于云南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木質(zhì)纏繞藤本,長達(dá)3米以上。根粗長,稍呈圓錐形,淡栗棕色,微有細(xì)縱皺,有香氣;根狀莖圓柱形,長而略橫走,粗細(xì)與顏色和根相似。枝赤紅色,有明顯皮孔。單葉互生;葉柄細(xì)長,長1~1.5厘米;葉片卵形或長方狀橢圓形,長3~5.5厘米,寬2~3.5厘米,先端長漸尖,基部近圓形或平截,邊緣有波狀淺齒?;ǖS綠色或橙黃色,較小,長約5毫米,單生葉腋;花梗極細(xì)長,絲狀;花單性,異株,花被片7~8,外輪窄長方形,內(nèi)輪近圓形;雄蕊8~12個(gè),合生成一倒卵形雄器;雌花外形與雄花相似,有16~21個(gè)離生心皮,聚生于卵形花托上;成熟心皮肉質(zhì)紅色,近球形,散生在增長的細(xì)花托上,形如穗序,種子每心皮2粒。

    性味

    辛、苦,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(fēng)利濕,理氣止痛。用于風(fēng)濕骨痛,跌打損傷,胃痛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腎炎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3~1兩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風(fēng)濕骨痛、跌打損傷:小花五味子根2兩,泡酒1斤,浸泡5~7日后內(nèi)服,每服10毫升,每日3次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Tánɡ別名刺蜜來源豆科駱駝刺屬植物駱駝刺Alhagi pseudoalhagi Desv.的分泌糖粒,其種子也入藥。夏季將布或紙鋪地下,用棍敲打,使糖粒落下即成;秋季采種子,曬干。性味甘、酸,溫。功能主治澀腸,止痛。刺糖: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Lǎo Yā出處《黑龍江中藥》來源為五加科植物遼東楤木的根皮或樹皮。春季采收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闊葉林中,或林緣附近。分布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等地。原形態(tài)遼東楤木,又名:龍牙梅木、刺龍牙、虎陽刺。小喬木,高1.5~3米。樹皮灰色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Yù別名野茨菇、山茨菇來源天南星科刺芋屬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(L.)Thwaites [L. heterophylla Schott],以根狀莖入藥。全年可采,切碎曬干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消炎,止痛,消食,健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Yuán Suī別名馬刺、香信、假芫荽、簕芫荽、山芫荽、大葉芫荽來源傘形科刺芫荽屬植物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.,以全草入藥。夏秋采,陰干或鮮用。性味辛、微苦,溫。功能主治疏風(fēng)解熱,健胃。用于感冒,麻疹內(nèi)陷......
  • 別名野花椒、巖椒來源蕓香科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DC.,以根、果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?;瘜W(xué)成分果實(shí)含揮發(fā)油0.57~2.0%。性味辛、麻,溫。功能主治溫中散寒,止痛,殺蟲,避孕。主治胃痛,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,避孕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