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杏枝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杏枝拼音注音Xìnɡ Zhī出處

    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

    來源

    為薔薇科植物山杏樹枝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物形態(tài)詳"杏仁"條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主墮傷。"

    復方

    治墜馬撲損,瘀血在內(nèi),煩悶:杏枝三兩。細銼微煞,好酒二升,煎十余沸,去渣。分為二服,空心,如人行三、四里,再服。(《塞上方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杏枝拼音注音Xìnɡ Zhī英文名twig of Apricot, twig of Ansu Apricot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樹枝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Armeniaca vulgaris Lam.[Prunus armeniaca L.]2.Armeniaca vulgaris Lam.var.ansu(Maxim.)Yü et Lu[Prunus armeniaca L.var.ansu Maxim.]3.Armeniaca sibirica(L.)Lam.[Prunus sibirica L.]4.Armeniaca mandshurica(Maxim.)Skv.[Prunus mandshurica(Maxim.)Koehne]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3.山杏 生于海拔700-2000m的干燥向陽、丘陵、草原。

    4.東北杏 生于海拔400-1000m的開闊的向陽山坡灌木林或雜木林下。

    資源分布:1.杏 分布于全國各地,多系栽培。在新疆伊犁一帶有野生。

    2.野杏 主產(chǎn)于我國北部地區(qū),栽培或野生,尤其在河北、山西等地普遍野生,山東、江蘇等地也產(chǎn)。

    3.山杏 分布于東北、華北和甘肅等地。

    4.東北杏 分布于吉林、遼寧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杏 落葉小喬木,高4-10cm;樹皮暗紅棕色,縱裂。單葉互生;葉片圓卵形或?qū)捖研?,長 5-9cm,寬4-8cm。春季先葉開花,花單生枝端,著生較密,稍似總狀;花幾無梗,花萼基部成筒狀,外面被短柔毛,上部5裂;花瓣5,白色或淺粉紅色,圓形至寬倒卵形;雄蕊多數(shù),著生萼筒邊緣;雌蕊單心皮,著生萼筒基部。核果圓形,稀倒卵形,直徑2.5cm以上。種子1,心狀卵形,淺紅色?;ㄆ?-4月,果期6-7月。

    2.野杏 本變種的主要特征為 葉片基部楔形或?qū)捫ㄐ?;花?朵簇生,淡紅色;果實近球形,紅色;核卵球形,離肉,表面粗糙而有網(wǎng)紋,腹棱常銳利。

    3.山杏 灌木或小喬木,高2-5m。葉卵形或近圓形,長(3-)5-10cm,寬(2.5-)4-7cm?;▎紊睆?.5-2cm;萼片長圓狀橢圓形,先端尖;花瓣近圓形或倒卵形,白色或粉紅色。果實扁球形,直徑 1.5-2.5cm,兩側(cè)扁,果肉薄而干燥,熟時開裂,味酸澀,不能吃。核易與果肉分離,基部一側(cè)不對稱,平滑?;ㄆ?-4月,果期6-7月。

    4.東北杏 大喬木,高5-15m。幼枝無毛。葉橢圓形或卵形,長6-12cm,寬3-8cm?;ǚ奂t色或白色;雄蕊多數(shù);子房密被柔毛。核果近球形,直徑1.5-2.6cm,黃色;核近球形或?qū)挋E圓形,長13-18mm,寬11-18mm,粗糙,邊緣鈍?;ㄆ?-5月,果期7月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野杏的細枝含槲皮甙(quercitrin),鼠李素-3-O-鼠李糖甙(rhamnetin-3-O-rhamnoside),鼠李檸檬素-3-O-鼠李糖甙(rhamnocitrin-3-O-rhamnoside)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辛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散瘀。主跌打損傷;瘀血阻絡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30-90g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主墮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Dài Cǎo別名雀兒菜、野養(yǎng)菜、米花香薺菜。出處本品系地方性草藥,其原植物碎米薺之名始見于《野菜譜》,云:“碎米薺,如布谷,想為民饑天雨粟,官倉一日一開放,造物生生無盡藏,救饑,三月采,止可作齏。“在清代《植物名實圖考》中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常山拼音注音Bái Chánɡ Shān出處李承祜《藥用植物學》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玉葉金花或展枝玉葉金花的根。8~10月采挖,曬干。原形態(tài)①玉葉金花又名:鵝兒花。常綠蔓狀小灌木,高可達5米。小枝披柔毛。單葉對生,具短柄;葉膜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白扁豆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別名火鐮扁豆、峨眉豆,扁豆子、茶豆英文名SEMEN LABLAB ALBUM來源本品為豆科扁豆屬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. 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秋、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實,曬干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 Pí別名扁豆殼來源即白扁豆的種皮性味甘,微溫。功能主治性味功能,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,能健脾利水,但無壅滯之弊。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......
  • 別名托柄菇、平緣托柄菇、蘑菇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白托柄菇Amanitopsis volvata Sacc.,以子實體入藥。生境分布夏秋兩季生于林內(nèi)地上。分布于河北、陜西、江蘇、安徽。性味苦,溫。功能主治追風,散寒,舒筋,活絡。備注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