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《綱目》
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種仁。夏季食用西瓜時(shí),收集瓜子,洗凈曬干,去殼取仁用。
植物形態(tài)詳"西瓜"條。
西瓜種子含脂肪油、蛋白質(zhì)、維生素B2、戊聚糖、淀粉、粗纖維、α-氨基-β-(吡唑基-N)丙酸。又含尿素酶、α-半乳糖甙酶、β-半乳糖甙酶和蔗糖酶。還含一種皂甙樣成分名Cucurbocitrin,有降壓作用,并能緩解急性膀胱炎之癥狀。
甘,平。
①《綱目》:"甘,寒,無(wú)毒。"
②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甘,溫。"
③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甘,平。"
①《綱目》:"清肺潤(rùn)腸,和中止渴。"
②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生食化痰滌垢,下氣清營(yíng);一味濃煎,治吐血,久嗽。"
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;生食或炒熟食。
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藥材基源: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種仁。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itrullus lanatus (Thunb.)Matsum. Et Nakai
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季食用西瓜時(shí),收集瓜子,洗凈曬干,去殼取仁用。
一年生蔓性草本。莖細(xì)弱,匍匐,有明顯的棱溝。卷須2歧,cm;葉片三角狀卵形、廣卵形,長(zhǎng)8-20cm,寬5-18cm,3深裂或近3全裂,中間裂片較長(zhǎng),兩側(cè)裂片較短,裂片再作不規(guī)則羽狀分裂,兩面均為淡綠色,邊緣波狀或具疏齒。雌雄同株,雄花,雌花均單生于葉腋,雄花直徑2-2.5cm,花梗細(xì),被長(zhǎng)柔毛;花萼合生成廣鐘形,被長(zhǎng)毛,先端5裂,裂征窄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;花冠合生成漏狀狀,外面綠色,被長(zhǎng)柔毛,上部5深裂,裂片卵狀橢圓形或廣橢圓形,先端鈍,雄蕊5,其中4枚成對(duì)合生,1枚分離,花絲粗短;雌花較雄花大,花和雄花相似;子房下位,卵形,外面多少被短柔毛,花柱短,柱頭5淺裂,瓠果近圓形或長(zhǎng)橢圓形,徑約30cm,表面綠以、渚綠色,多具深淺相間的條紋。種子多數(shù),扁形,略呈卵形,黑色、紅色、白色或黃色、或有斑紋,兩面平滑,基部印圓,經(jīng)常邊緣稍拱起?;ā⒐谙募?。
歸肺;大腸經(jīng)
味甘;性平
清肺化痰;和中潤(rùn)腸。主便久嗽;咯血;便秘
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;生食或炒熟。
1.《本草撮要》:治吐血,腸風(fēng)下血。
2.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西瓜,甘寒降泄,子仁甘溫性升,開豁痰涎,是其本性。世人咸謂瓜子生痰,安有甫入口而便變痰涎之理。按《相感志》云,食西瓜后食其子,即不噫瓜氣,其溫散之力可知。《綱目》言其主治與甜瓜仁同,豈甜瓜仁亦為生痰之物耶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(hào):魯ICP備19034508號(hào)-2
《綱目》
來(lái)源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種仁。夏季食用西瓜時(shí),收集瓜子,洗凈曬干,去殼取仁用。
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"西瓜"條。
藥理作用西瓜種子含脂肪油、蛋白質(zhì)、維生素B2、戊聚糖、淀粉、粗纖維、α-氨基-β-(吡唑基-N)丙酸。又含尿素酶、α-半乳糖甙酶、β-半乳糖甙酶和蔗糖酶。還含一種皂甙樣成分名Cucurbocitrin,有降壓作用,并能緩解急性膀胱炎之癥狀。
性味甘,平。
①《綱目》:"甘,寒,無(wú)毒。"
②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甘,溫。"
③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甘,平。"
功能主治①《綱目》:"清肺潤(rùn)腸,和中止渴。"
②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生食化痰滌垢,下氣清營(yíng);一味濃煎,治吐血,久嗽。"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;生食或炒熟食。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西瓜子仁拼音注音Xī Guā Zǐ Rén英文名Watemelon seed kernel出處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來(lái)源藥材基源: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種仁。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itrullus lanatus (Thunb.)Matsum. Et Nakai
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季食用西瓜時(shí),收集瓜子,洗凈曬干,去殼取仁用。
原形態(tài)一年生蔓性草本。莖細(xì)弱,匍匐,有明顯的棱溝。卷須2歧,cm;葉片三角狀卵形、廣卵形,長(zhǎng)8-20cm,寬5-18cm,3深裂或近3全裂,中間裂片較長(zhǎng),兩側(cè)裂片較短,裂片再作不規(guī)則羽狀分裂,兩面均為淡綠色,邊緣波狀或具疏齒。雌雄同株,雄花,雌花均單生于葉腋,雄花直徑2-2.5cm,花梗細(xì),被長(zhǎng)柔毛;花萼合生成廣鐘形,被長(zhǎng)毛,先端5裂,裂征窄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;花冠合生成漏狀狀,外面綠色,被長(zhǎng)柔毛,上部5深裂,裂片卵狀橢圓形或廣橢圓形,先端鈍,雄蕊5,其中4枚成對(duì)合生,1枚分離,花絲粗短;雌花較雄花大,花和雄花相似;子房下位,卵形,外面多少被短柔毛,花柱短,柱頭5淺裂,瓠果近圓形或長(zhǎng)橢圓形,徑約30cm,表面綠以、渚綠色,多具深淺相間的條紋。種子多數(shù),扁形,略呈卵形,黑色、紅色、白色或黃色、或有斑紋,兩面平滑,基部印圓,經(jīng)常邊緣稍拱起?;ā⒐谙募?。
歸經(jīng)歸肺;大腸經(jīng)
性味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清肺化痰;和中潤(rùn)腸。主便久嗽;咯血;便秘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;生食或炒熟。
各家論述1.《本草撮要》:治吐血,腸風(fēng)下血。
2.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西瓜,甘寒降泄,子仁甘溫性升,開豁痰涎,是其本性。世人咸謂瓜子生痰,安有甫入口而便變痰涎之理。按《相感志》云,食西瓜后食其子,即不噫瓜氣,其溫散之力可知。《綱目》言其主治與甜瓜仁同,豈甜瓜仁亦為生痰之物耶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