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雪里開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雪里開拼音注音Xuě Lǐ Kāi別名

    蛇松子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,地雷、拐子藥(《湖南藥物志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毛莨科植物單葉鐵線蓮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陰面山坡林緣或溪邊灌叢中。分布我國長江以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常綠藤本。根條狀細長,中間部分膨大呈狹紡錘狀塊根,表面黃褐色。莖細,具棱線,疏生白色短柔毛。單葉對生,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7~16厘米,寬2~6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淺心形,邊緣疏生淺鋸齒,薄紙質(zhì),下面脈上貼生白色短毛或近無毛,葉脈5出;葉柄長3.5~5.5厘米。聚傘花序腋生,通常具1花,有時3~5花,花梗細長;花被4,卵形,長1~2厘米,白色或淡黃色,外面密被白色短茸毛;雄蕊多數(shù),花絲被白色長柔毛。瘦果扁卵形,被短柔毛,羽狀花柱長達3.5厘米。花期11~12月。果期次年3~4月。

    性味

    《湖南藥物志》:"辛苦,溫,無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行氣活血,抗菌消炎,對頭、胃、腹、肌肉及關(guān)節(jié)等疼痛均有止痛作用。亦治氣管炎,疔瘡腫毒,跌打損傷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~3錢,酒磨汁0.5~1錢。外用:酒磨敷或搗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高熱急驚風(fēng):雪里開根三至四錢,用煮沸的米泔水磨汁,早、晚飯前各服一次。

    ②治咽喉痛:雪里開根三錢,用煮沸的米泔水磨汁,含漱。

    ③治頭痛時作:雪里開根、葉數(shù)錢,和豬腦,水煎沖酒服。

    ④治熱毒疔瘡:雪里開嫩葉搗爛敷。(①方以下出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

    ⑤治急、慢性氣管炎:雪里開根三錢,白英全草三錢,馬蹄金全草三錢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
    ⑥治胃痛,腹痛,發(fā)痧,嘔吐:地雷一錢,磨酒內(nèi)服。

    ⑦治跌打損傷:地雷一錢,磨酒內(nèi)服,并外涂傷處。

    ⑧治暈車嘔吐:地雷三至五分,口中嚼服,能醒神止嘔。(⑥方以下出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臨床應(yīng)用

    止痛:用單葉鐵線蓮干塊根加工制成注射液,每毫升含生藥1克。肌肉注射,成人每次2毫升;2歲以上兒童1毫升,2歲以下0.5毫升。必要時可重復(fù)使用,臨床觀察100例,顯效(疼痛消失)32例,有效(疼痛明顯減輕)33例,減輕(疼痛有所緩解)19例,無效16例。對腹痛、傷口痛、關(guān)節(jié)痛、全身肌肉痛、頭痛等均有效果。多數(shù)在注射后15分鐘以內(nèi)見效,病人很快安靜入睡,可能對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有鎮(zhèn)靜作用。未發(fā)現(xiàn)不良反應(yīng)。此外,亦有用塊根研粉制丸,成人每日頓服9克,治療胃痙攣256例,多數(shù)獲得迅速止痛效果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雪里開拼音注音Xuě Lǐ Kāi別名

    雪里花、地雷、拐子藥、蛇松子

    英文名Henry Clematis Root出處

    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?!毒V目拾遺》所載雪里開,稱性大寒,深谷中有之,能解砒毒,冬時開花;治喉瘡熱毒,取根搗汁服。所述極似本品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毛茛科植物單葉鐵線蓮的根或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lematis henryi Oliv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、冬采挖根部,除去莖葉、須根及雜質(zhì),曬干或晾干;葉,夏、秋季采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00-2400m的溪邊、山谷、陰濕坡地、林下或灌木叢中,纏繞于樹上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單葉鐵線蓮,木質(zhì)藤本。主根下部膨大成瘤狀,粗1.5-2cm,表面淡褐色,內(nèi)部白色。單葉對生;葉柄長2-6cm,幼時被毛,后脫落;葉片卵狀披針形,長10-15cm,寬3-7.5cm,先端漸尖,基部淺心形,邊緣具刺頭狀的淺齒,兩面無毛或下面葉脈上幼時被絨毛,基出弧形中脈3-7條,兩面網(wǎng)脈明顯。聚傘花序腋生,常只有1朵花,稀有2-5朵花;花序梗細瘦,與葉柄近等長或稍長,無毛,下部有2-4對線形苞片,交互對生;花兩性,鐘狀,直徑2-2.5cm;萼片4,較厚,卵圓形或長方卵圓形,長1.5-2.2cm,寬7-12mm,白色或淡黃色,先端鈍尖,外面疏生緊貼的絨毛,邊緣具白色絨毛,內(nèi)面無毛;花瓣無;雄蕊多數(shù),長1-1.2cm,花絲線形,具1脈,兩側(cè)有長柔毛,花藥長橢圓形,無毛;心皮多數(shù),被短柔毛,花柱被絹毛。瘦果狹卵形,長3mm,被短柔毛,宿存花柱羽毛狀態(tài),長達4.5cm?;ㄆ?1-12月,果期翌年3-4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塊根紡錘形,長6-12cm,直徑0.6-2cm,多彎曲不直。表面黃褐色,有縱皺紋。質(zhì)硬,不易折斷,斷面白色,粉性,具稀疏的放射狀紋理。氣微,味微甘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1.鎮(zhèn)痛作用 小鼠熱板法、扭體法、壓尾法等均證明雪里開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具有明顯鎮(zhèn)痛作用。對機械刺激引起的疼痛反應(yīng)鎮(zhèn)痛效果較好,維持時間較長。雪里開醇提取物300mg/kg的效果與延胡索乙素50mg/kg大致相當(dāng),而鎮(zhèn)痛持續(xù)時間則明顯較后者為長。

    2.鎮(zhèn)靜作用 小鼠吊籠法實驗結(jié)果證明,雪里開醇提物300mg/kg腹腔注射,活動次數(shù)明顯少于生理鹽水對照組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心;肺;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辛;苦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;祛痰鎮(zhèn)咳;行氣活血;止痛。主小兒高熱驚風(fēng);咳嗽;咽喉腫痛;頭痛;胃痛;腹痛;跌打損傷;腮腺炎;癤毒疔瘡;蛇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;研末,每次1-3g。外用:適量,磨汁涂;或以鮮品搗敷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①治高熱急驚風(fēng): 雪里開根三至四錢, 用煮沸的米泔水磨汁,早、晚飯前各服一次。②治咽喉痛: 雪里開根三錢, 用煮沸的米浴水磨汁,含漱。③治頭痛時作: 雪里開根、葉數(shù)錢,和豬腦,水煎沖酒服。④治熱毒疔瘡: 雪里開嫩葉搗爛敷。(①方以下出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⑤治急、慢性氣管炎: 雪里開根三錢,白英全草三錢,馬蹄金全草三錢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⑥治胃病,腹痛,發(fā)痧,嘔吐: 地震一錢,磨酒內(nèi)服。⑦治跌打損傷: 地雷一錢,磨酒內(nèi)服,并外涂傷處。⑧治暈車嘔吐: 地雷三至五分,口中嚼服,能醒神止嘔。(⑥方以下出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臨床應(yīng)用

    止痛。用單葉鐵線蓮干塊根加工制成注射液,每毫升含生藥 1g。肌肉注射,成人每次2ml;2歲以上兒童 1ml,2歲以下0.5ml。必要時可重復(fù)使用。臨床觀察100例,顯效(疼痛消失)32例,有效(疼痛明顯減輕)33例,減輕(疼痛有所緩解)19例,無效16例。對腹痛、傷口痛、關(guān)節(jié)痛、全身肌肉痛、頭痛等均有效果。多數(shù)在注射后15分鐘以內(nèi)見效,病人很快安靜入睡,可能對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有鎮(zhèn)靜作用。未發(fā)現(xiàn)不良反應(yīng)。此外,亦有用塊根研粉制丸,成人每日頓服3g,治療胃痙攣256例,多數(shù)獲得迅速止痛效果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駁骨丹拼音注音Bó Gǔ Dān別名小駁骨、細葉駁骨蘭、臭黃藤來源為爵床科裹籬樵屬植物裹籬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[Justicia gendarussa L. F.]以全株入藥。全年可采,洗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駁骨草拼音注音Bó Gǔ Cǎo別名小功勞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出處《廣西藥植名錄》來源為茜草科植物花葉九節(jié)木的全株。全年可采。洗凈,切片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雜木林中陰濕處,及山坡下部。分布云南、廣西等地。原形態(tài)矮小常綠灌木,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鲃魚拼音注音Bà Yú出處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來源為鯉科動物鋸倒刺鲃的肉。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的上游,棲息于亂石間隙和深水石洞處。食物主要為腐敗的植物碎片和絲狀藻類。產(chǎn)卵期約在4月間。分布云南元江流域、西江上游及海南。原形態(tài)鋸倒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鱉卵拼音注音Biē Luǎn出處《本草蒙筌》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卵。性味《醫(yī)林纂要》:“咸,寒?!肮δ苤髦微佟侗静菝审堋罚骸胞}淹煮吞,補陰虛亦驗。“②《綱目》:“鹽藏煨食,止小兒下痢?!阿邸夺t(yī)林纂要》:“治久瀉久痢。“摘錄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鱉頭拼音注音Biē Tóu別名鱉首(《中藥志》)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頭。加工鱉甲時,割下鱉頭,洗凈曬干。生境分布全國大部地區(qū)均產(chǎn)。性狀干燥的鱉頭,略呈長圓柱形,吻端尖,頸部向上彎曲,約成90度角。外表呈灰棕色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