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香港四照花

    拼音注音Xiānɡ Gǎnɡ Sì Zhào Huā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山茱萸科植物香港四照花的葉及花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 (Hemsl.)Hutch.[Cornus hongkongenisis Hemsl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葉;夏季采花。去除枝梗,鮮用或曬干研末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350-1700m的濕潤山谷的密林或混交林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常綠喬木或灌木,高5-15m。樹皮深灰色或黑褐色,平滑;幼枝綠色,疏被褐色貼生短柔毛;老枝無毛,有多數(shù)皮孔。葉對生;葉柄長0.8-1.2cm;葉片薄革質(zhì)至厚革質(zhì),橢圓形至長橢圓形,長6.2-13cm,寬3-6.3cm,先端短漸尖或短尾尖,基部寬楔形或鈍尖形,上面深綠色,有光澤,下面淡綠色,嫩時兩面被有白色及褐色貼生短柔毛,漸老則變?yōu)闊o毛而僅在下面多少有散生褐色點,中脈在上面明顯,下面凸出。頭狀花序球形,約由50-70朵花聚集而成,直徑約1cm;總苞片4,白色;總花梗纖細,長3.5-10cm;花小,有香味;花萼管狀,綠色,上部4裂;花瓣4,長橢圓形,長2.2-2.4mm,寬1-1.2mm,淡黃色;雄蕊4;花盤盤狀,略有淺裂;子房下位,柱頭小,淡綠色。果序球形,直徑約2.5cm,成熟時黃色或紅色;總果梗綠色,長3.5-10cm,近于無毛?;ㄆ?-6月,果期11-12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澀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收斂止血。主外傷出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研末撒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扁青拼音注音Biǎn Qīnɡ別名白青(《本經(jīng)》),碧青(《唐本草》),石青,大青(《綱目》)。出處《本經(jīng)》來源為碳酸鹽類礦物藍銅礦的礦石。原形態(tài)產(chǎn)于銅礦氧化帶中。單斜晶系。晶體短柱狀或板狀。通常星粒狀、腎狀、散射狀、土狀等......
  • 別名扛棺回來源蘿藦科娃兒藤屬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.,以葉入藥。隨時可采,曬干,一般鮮用。性味微酸、澀,平。功能主治活血散瘀,解毒。用于各種毒蛇咬傷及跌打損傷。用法用量1~2兩,搗爛取汁沖白酒內(nèi)服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報春花拼音注音Bào Chūn Huā別名橡只瑪爾布(藏名)出處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來源為報春花科植物條紋報春的花朵。6~8月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水溝旁及潮濕處。分布西南及西藏、內(nèi)蒙古、新疆。原形態(tài)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。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抱樹蓮拼音注音Bào Shù Lián別名抱石蓮、瓜子菜、飛蓮草來源蕨類水龍骨科抱樹蓮屬植物抱樹蓮Drymoglossum piloselloides (L.) Presl,以全草入藥。全年可采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甘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拔毒散拼音注音Bá Dú Sàn別名小黃藥、小迷馬樁、迷馬樁棵、小克麻、巴掌葉、肯麻尖來源錦葵科黃花稔屬植物四川黃花稔Sida szechuenensis Matsuda,以全株入藥。秋末采收,洗凈切碎,曬干備用。性味苦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