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始載于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。
藥材基源:為鼬科動物香鼬的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ustela altaica pallas.
采收和儲藏:冬季捕捉,捕殺后,剝皮,剖腹,剔除骨骼,取肉烘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棲息于山地森林和草原,利用別的動物洞穴居住。以鼠類為食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及內蒙古、山西、甘肅、新疆、云南等地。
香鼬,體形似黃鼬,但比較小。體重100-200g,體長21-34cm,尾長10-16cm。體細長,四肢短。雄體比雌體大。上唇,下頜皆白色,顏面部和耳背面棕色。體背褐黃色或棕黃褐色,腹面淡黃色中橘黃色而顯白。背中央呈淡褐色,足部有時雜有白色。夏毛色澤較深,背面的顏色幾近于棕褐色。
香鼬分泌物含丁烯基硫醇(crotyl mercaptan),異戊基硫醇(isopentyl mercaptan),甲基丁烯基硫醚(methylcrotyl sulfide);肌肉含肌紅蛋白(myoglobin)A及B,還含肽類,氨基酸,脂類,甾類,色素等;子宮含孕甾酮(progesterone);膽汁含膽酸(cholic acid)。
心;脾經(jīng)
味甘;性溫
解毒。主肉食中毒;藥物中毒;唇瘡
內服:燒存性研末,6-15g。
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:有解毒的功能。主治唇瘡、食物中毒、藥物中毒等癥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始載于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鼬科動物香鼬的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ustela altaica pallas.
采收和儲藏:冬季捕捉,捕殺后,剝皮,剖腹,剔除骨骼,取肉烘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棲息于山地森林和草原,利用別的動物洞穴居住。以鼠類為食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及內蒙古、山西、甘肅、新疆、云南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香鼬,體形似黃鼬,但比較小。體重100-200g,體長21-34cm,尾長10-16cm。體細長,四肢短。雄體比雌體大。上唇,下頜皆白色,顏面部和耳背面棕色。體背褐黃色或棕黃褐色,腹面淡黃色中橘黃色而顯白。背中央呈淡褐色,足部有時雜有白色。夏毛色澤較深,背面的顏色幾近于棕褐色。
化學成分香鼬分泌物含丁烯基硫醇(crotyl mercaptan),異戊基硫醇(isopentyl mercaptan),甲基丁烯基硫醚(methylcrotyl sulfide);肌肉含肌紅蛋白(myoglobin)A及B,還含肽類,氨基酸,脂類,甾類,色素等;子宮含孕甾酮(progesterone);膽汁含膽酸(cholic acid)。
歸經(jīng)心;脾經(jīng)
性味味甘;性溫
功能主治解毒。主肉食中毒;藥物中毒;唇瘡
用法用量內服:燒存性研末,6-15g。
各家論述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:有解毒的功能。主治唇瘡、食物中毒、藥物中毒等癥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