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兗州卷柏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兗州卷柏拼音注音Yǎn Zhōu Juǎn Bǎi別名

    金不換、金扁柏、金扁桃、石養(yǎng)草、田雞爪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花肺金、茯苓蕨、飛揚蕨,爛皮蛇、扇卷柏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,石卷枯(《陸川本草》),金花草、千年柏、孔雀毛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,地柏擬《四川中藥志》),紅鳳尾草、雞膠裂、鳳凰尾、不黃草、墻邊柏、餅花草、花眉膠(《閩東本草》),枯葉草、細葉金雞尾、地側(cè)柏、虎牙骨、虎毛草、肺經(jīng)草、松柏草(《湖南藥物志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

    來源

    為卷柏科植物兗州卷柏全草。秋季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林下、山谷、路邊、溝中等陰處石上。分布西南、華南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至陜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14~45厘米。主莖直立,下部不分枝的部分長6~15厘米,圓柱形,稻稈色,葉覆瓦狀貼著,卵狀矩圓形,漸尖,基部心形;上部3回羽狀分枝。枝上的葉較密,異型,排成4行;側(cè)葉不對稱,急尖,長2毫米,寬1.25毫米,葉上平滑,側(cè)葉上半部半卵形,基部心形,遮被枝上,有細鋸齒,下半部半卵圓披針形,基部截形,全緣,有緣毛;中葉卵圓形,漸尖,或有短芒,外邊全緣,內(nèi)側(cè)有鋸齒。孢子囊穗單生,少成2枚,著生枝端,4棱,長4~20毫米;孢子葉圓形,卵圓三角形,漸尖,龍骨狀,有齒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含海藻糖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《泉州本草》:"入肺、肝、心、脾四經(jīng)。"

    性味

    辛,平。

    ①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甘,平,無毒。"

    ②《陸川本草》:"辛,平。"

    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平,味淡微辛,無毒。"

    注意

    《泉州本草》:"凡無濕熱者慎用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涼血,止血,化痰,定喘,利水,消腫。治吐血,衄血,脫肛下血,痰嗽,哮喘,黃疸,水腫,淋病,帶下,燙傷。

    ①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能柔筋強骨,益氣明目,清肝熱,療黃疸。"

    ②《陸川本草》:"涼血止血,利尿消腫。治脫肛下血、水腫。"

    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"清熱解毒。治吐血、痔瘡出血、淋病,湯火傷及刀斧傷出血。"

    ④《泉州本草》:"清心止血,定驚止痙,化痰平喘。治吐血衄血,肺癰膿血,咳嗽喘促。"

    ⑤《湖南藥物志》:"治肺癆,勞損,哮喘,疳積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(鮮者1~2兩)。外用:搗敷或研末調(diào)敷。

    復方

    ①治咳血、崩漏:兗州卷柏七錢到一兩。水煎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
    ②治勞力過度,咳嗽吐血:兗州卷柏一兩半。合青皮鴨蛋煮熟,去渣取湯,配鴨蛋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
    ③治哮喘:兗州卷柏一至二兩。沖開水燉冰糖服,日二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
    ④治痰嗽哮喘:金花草一兩五錢,馬鞭草五錢,冰糖一兩。水煎服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

    ⑤治黃疸:鮮兗州卷柏二至四兩,或干的一兩,黃酒二茶匙。酌加開水燉一小時,溫服,日二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
    ⑥治婦女黃、白帶:金花草一兩五錢,豬瘦肉二兩。同燉服。

    ⑦治羊病風:金花草二兩,冰糖二兩。水煎服。

    ⑧治瘰疬:㈠金花草一兩。酒煎二次。每飯后各服一次。㈡金花草一兩,野南瓜根四兩,豬瘦肉四兩。同煎服。每日一劑,孕婦忌服。

    ⑨治創(chuàng)傷出血:鮮金花草搗爛敷傷口。(⑥方以下出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

    ⑩治燙傷:兗州卷柏研末,茶油調(diào)涂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⑾治狂犬咬傷:兗州卷柏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兗州卷柏拼音注音Yǎn Zhōu Juǎn Bǎi別名

    金不換、金扁柏、金扁桃、石養(yǎng)草、田雞爪、花肺金、茯苓蕨、飛揚蕨、爛皮蛇、扇卷柏、石卷柏、金花草、千年柏、孔雀毛、地柏枝、紅鳳尾草、雞膠裂、鳳凰尾、不黃草、墻邊柏、餅花草、花眉膠、柏葉草、細葉金雞尾、地側(cè)柏、虎牙骨、虎毛草、肺經(jīng)草、松柏草、小柏、蜈蚣草、山扁柏、黃河婆草、墻柏、紅蕨仔草、干蕨基、金扁擔、鹿茸草、鳳凰衣、卷筋草

    英文名Inbolute Spikemoss Herb, Herb of Involute Spikemoss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卷柏科植物兗州卷柏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elaginella involvens(Sw.) Spring[Lycopodium involvens Sw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曬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00-3500m的疏林下石巖上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西南及陜西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河南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兗州卷柏,多年生草木,高14-45cm。主莖直立,下部不分枝的部分長6-15cm,圓柱形,稻稈色,葉覆瓦狀貼著,卵狀矩圓形,漸尖,基部心形;上部3回羽狀分枝。枝上的葉較密,異型,排成4行;側(cè)葉不對稱,急尖,長2mm,寬1.25mm,葉上平滑,側(cè)葉上半部半卵形,基部心形,遮被枝上,有細鋸齒,下半部半卵圓披針形,基部截形,全緣,有緣毛;中葉卵圓形,漸尖,或有短芒,外邊全緣,內(nèi)側(cè)有鋸齒。孢子囊穗單生,少成2枚,著生枝端,4棱,長4-20mm;孢子葉圓形、卵圓三角形,漸尖,龍骨狀,有齒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含海藻糖(Trehalose),還含鉀3580μg/g、鎂2830μg/g、鈣2490μg/g、鐵381.8μg/g、鈉74.9μg/g、錳61.6μg/g、鋅49.3μg/g、銅7.1μg/g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肝;心;脾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淡、微苦、涼

    注意

    《泉州本草》:凡無濕熱者慎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利濕;止咳;止血;解毒。主濕熱黃疸;痢疾;水腫;腹水;淋證;痰濕咳嗽;咯血;吐血;便血;崩漏;外傷出血;乳癰;瘰疬;痔瘡;燙傷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,鮮品30-60g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(diào)敷;或鮮品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能柔筋強骨,益氣明目,清肝熱,療黃疸。

    2.《陸川本草》:涼血止血,利尿消腫。治脫肛下血、水腫。

    3.《四川中藥志》:清熱解毒。治吐血、痔瘡出血、淋病、湯火傷及刀斧傷出血。

    4.《泉州本草》:清心止血,定驚止痙,化痰平喘。治吐血衄血,肺癰膿血,咳嗽喘促。

    5.《湖南藥物志》:治肺癆,勞損,哮喘,疳積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ào Yào Ténɡ別名四川白前、西川鵝絨藤英文名Deceiving Swallowwort出處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蘿藦科植物豹藥藤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ynanchum decipiens Sch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豹骨拼音注音Bào Gǔ別名川四腿、金錢豹骨來源貓科動物金錢豹Panfhera pardus L.及其他豹的骨骼。歸經(jīng)歸肝、腎經(jīng)。性味甘、辛,溫。功能主治祛風通絡(luò),強筋健骨。用于風濕痹痛,腳膝酸軟。用法用量3~6錢,入丸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èi Zǐ別名貝齒(《雷公炮炙論》),白貝(《日華子本草》),白海蚆(《簡便單方》),白貝齒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。出處《本經(jīng)》來源為寶貝科動物貨貝或環(huán)紋貨貝等的貝殼。5~7月間于海邊撈取,除去肉,洗凈曬干。生境分布產(chǎn)于海南島、西沙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貝母蘭拼音注音Bèi Mǔ Lán別名止血果(《文山中草藥》),石巴蕉、對葉果、果上葉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,小綠芨(《全展選編·外科》)。出處《云南中草藥選》來源為蘭科植物傘房貝母蘭的假鱗莖或全草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生于雜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èi Chǐ來源藥材習分紫貝齒與白貝齒兩類,入藥以紫貝齒為多。紫貝齒為寶貝科動物蛇首眼球貝Erosaria (Ravitrona) caputserpentis (L.)、山貓寶貝Cypraca (Lyncina) lynx (L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