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宜梧

    拼音注音Yí Wú別名

    白葉刺根、鍋底刺、椬梧、柿模、咸匏柴、胡頹子、白葉刺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胡頹子科植物福建胡頹子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laeagnus oldhamii Maxim.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挖根,洗凈,切片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空曠地區(qū)和山坡灌木叢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臺灣、廣東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福建胡頹子 常綠直立灌木,高1-2m。具粗壯長棘刺,刺長10-40mm或更長,刺基部有時著生花和葉,幼枝密被褐色鱗片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4-7mm;葉近革質(zhì),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,長3-4.5cm,寬1.5-2.5cm,先端圓形,向基部漸窄狹,全緣,幼時上面密被銀白色鱗片,后逐漸脫落,下面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(shù)深褐色鱗片。花淡白色,被鱗片,數(shù)花簇生于葉腋成短總狀花序,花梗長3-4mm;花被筒短,杯狀,長約2mm,上部4裂,裂片與花被筒等長或更長,長達(dá)3mm,內(nèi)面無毛或疏生白色星狀柔毛;雄蕊4,花絲極短,花藥長圓形,長約1.5mm;花柱直立,無毛。果實(shí)卵圓形,長5-8mm,幼時密被銀白色鱗片,成熟時紅色?;ㄆ?1-12月,果期翌年2-3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,直徑1-2cm。表面暗棕色,具縱溝紋,栓皮易剝落。質(zhì)堅硬,不易折斷。斷面皮部紅棕色,木部淺黃色。氣微,味微酸澀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酸;微溫

    注意

    《福建藥物志》:“孕婦禁服。”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風(fēng)活血;健脾益腎。主風(fēng)濕痹痛;跌打瘀腫;慢性肝炎;胃痛腹瀉;消化不良;腎虧腰痛;勞倦乏力;盜汗;遺精;白帶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0-60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Mǎ Zōnɡ Línɡ Huā來源藥材基源:為杜鵑花科植物大白花杜鵑的花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hododendron decorum Franch.采收和儲藏:春季花盛開時采摘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(1000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骨走馬別名茸骨鷓鴣花、絨果海木來源楝科白骨走馬Heynea velutina How et T. Chen,以根、葉、果入藥。生境分布廣東、廣西。性味苦,寒。有小毒。注意孕婦慎服。功能主治殺蟲止癢,燥濕,止血。蛔蟲癥腹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鬼筆別名鬼筆、鬼筆菌來源真菌類擔(dān)子菌綱鬼筆目鬼筆科白鬼筆Phallus impudicus L. ex. Pers.,以菌柄及菌托入藥。生境分布夏秋兩季雨后,產(chǎn)生在林內(nèi)地上。分布于山西、山東、安徽、廣東。炮制采摘后切去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魚拼音注音Bái Yú別名鲌魚(《滇南本草》),鱎魚(《綱目》),白扁魚(《本草求原》)。出處孟詵來源為鯉科動物翹嘴紅鲌的肉。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、湖泊中,一般在水的中上層,行動迅速,善跳躍,性兇猛,以魚類、昆蟲等為食。產(chǎn)卵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魚尾拼音注音Bái Yú Wěi別名溪桃、野桃(《閩東本草》),楊波葉、蒲羌癀、白波越子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出處《閩東本草》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駁骨丹的根及莖葉。根、莖隨時可采。葉8~9月采為佳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或栽于庭園。分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