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油瓜、豬油果、野面瓜、猴子面瓜果
葫蘆科油渣果Hodgsonia macrocarpa (Blume) Cogn.,以種仁、根入藥。
廣西、云南。
種仁:甘,涼。
根:苦,寒。有小毒。
根,孕婦忌服。
種仁:涼血止血,解毒消腫。主治胃、十二指腸潰瘍出血,用果皮2~3錢研粉,開水送服。外傷出血,用果皮研粉,撒敷。瘡癤腫痛、濕疹,用種仁油外涂。
根:殺菌,催吐。主治瘧疾,用量0.5~1錢,胡椒引,水煎服,每日1劑。孕婦忌服。
油瓜、豬油果、有棱油爪、牛蹄子、野面瓜、猴子面瓜、嘜豆莢。
藥材基源:為葫蘆科植物油渣果的種仁或果皮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
采收和儲藏:9-10月采果,剖取種仁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果皮,曬干研末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300-1500的灌叢中和山坡路旁,也有栽培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西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多年生木質(zhì)藤本,長達(dá)20-30m。莖枝粗壯,具縱棱及槽,無毛。葉互生;葉柄粗壯,長4-8cm,具縱條紋;鄭須2-5歧,光滑;葉片厚革質(zhì),3-5深裂,中裂片淺裂或有時不分裂;長寬均15-24cm,裂片卵狀長圓形,中裂征較大,側(cè)裂片較小,上面光綠色,兩面光滑無毛;主脈3-5條,在背部隆起。雌雄異株;雄花總狀花序,花序軸15-30cm;苞片長圓狀披針形,肉質(zhì),花梗粗短,光滑或被微柔毛;花萼筒管狀,淡黃以;花冠輻狀,外面黃色,里面白色,5裂,裂片長約5cm,先端呈流蘇狀,長達(dá)15cm;雄蕊3,花絲不明顯,花藥靠合;雌花單生;花梗粗壯,短;子房近球形,具12枚胚株,外面被微毛,花柱長,柱頭3,先端2裂。果實大型,扁球形,徑約20cm,厚10-16cm;淡紅褐色,有12條溝槽,具絨紅,有6顆大型種子(另6顆不育)。種子長圓形,長約7cm,寬達(dá)3cm?;?、果期6-10月。
歸胃經(jīng)
味甘;性涼
涼血止血;清熱解毒。主胃;十二指腸潰瘍出血;外傷出血;瘡癤腫痛;濕疹
內(nèi)服:研末,6-9g。外用:適量,研末撒敷;或取種仁搗油涂擦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油瓜、豬油果、野面瓜、猴子面瓜果
來源葫蘆科油渣果Hodgsonia macrocarpa (Blume) Cogn.,以種仁、根入藥。
生境分布廣西、云南。
性味種仁:甘,涼。
根:苦,寒。有小毒。
注意根,孕婦忌服。
功能主治種仁:涼血止血,解毒消腫。主治胃、十二指腸潰瘍出血,用果皮2~3錢研粉,開水送服。外傷出血,用果皮研粉,撒敷。瘡癤腫痛、濕疹,用種仁油外涂。
根:殺菌,催吐。主治瘧疾,用量0.5~1錢,胡椒引,水煎服,每日1劑。孕婦忌服。
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油渣果拼音注音Yóu Zhā Guǒ別名油瓜、豬油果、有棱油爪、牛蹄子、野面瓜、猴子面瓜、嘜豆莢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葫蘆科植物油渣果的種仁或果皮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
采收和儲藏:9-10月采果,剖取種仁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果皮,曬干研末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300-1500的灌叢中和山坡路旁,也有栽培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西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多年生木質(zhì)藤本,長達(dá)20-30m。莖枝粗壯,具縱棱及槽,無毛。葉互生;葉柄粗壯,長4-8cm,具縱條紋;鄭須2-5歧,光滑;葉片厚革質(zhì),3-5深裂,中裂片淺裂或有時不分裂;長寬均15-24cm,裂片卵狀長圓形,中裂征較大,側(cè)裂片較小,上面光綠色,兩面光滑無毛;主脈3-5條,在背部隆起。雌雄異株;雄花總狀花序,花序軸15-30cm;苞片長圓狀披針形,肉質(zhì),花梗粗短,光滑或被微柔毛;花萼筒管狀,淡黃以;花冠輻狀,外面黃色,里面白色,5裂,裂片長約5cm,先端呈流蘇狀,長達(dá)15cm;雄蕊3,花絲不明顯,花藥靠合;雌花單生;花梗粗壯,短;子房近球形,具12枚胚株,外面被微毛,花柱長,柱頭3,先端2裂。果實大型,扁球形,徑約20cm,厚10-16cm;淡紅褐色,有12條溝槽,具絨紅,有6顆大型種子(另6顆不育)。種子長圓形,長約7cm,寬達(dá)3cm?;?、果期6-10月。
歸經(jīng)歸胃經(jīng)
性味味甘;性涼
功能主治涼血止血;清熱解毒。主胃;十二指腸潰瘍出血;外傷出血;瘡癤腫痛;濕疹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研末,6-9g。外用:適量,研末撒敷;或取種仁搗油涂擦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