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粵瓦韋

    拼音注音Yuè Wǎ Wéi別名

    小金刀、葉下子、大茅鐮、骨牌伸筋、獨立枝生、劍丹、一枝槍

    英文名kuangtung Lepisorus出處

    始載于《中國蕨類植物圖譜》。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水龍骨科植物粵瓦韋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episorus Obscure-venuiosus (Hayata)Ching[Polypodium obscure-venulosum Hayata]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林下樹干或巖石上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南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貴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株高25-40cm。根莖橫生,被黑色、卵狀披針形鱗片,頂端長漸尖,邊緣具微齒,最后脫落。葉遠生;葉柄長3-6cm,基部被鱗片,黑褐購,向上無毛;葉片革質(zhì),狹披針形,長25-35cm,寬2-3cm,中部以下最寬,兩端漸狹,先端長漸尖或呈尾狀,基部楔形,全緣,深綠色,上面有斑點狀水囊,下面沿中脈附近疏生鱗片,干后略反卷;中脈兩面稍隆起,側(cè)脈不明顯。孢子囊群圓形,橙黃色,在中脈兩側(cè)各排成1行,位于中脈與葉邊中央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入肺、脾、膀胱三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苦;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;利水通淋;止血。主咽喉腫痛;癰腫瘡瘍;燙火傷;蛇咬傷;小兒驚風;嘔吐腹瀉;熱淋;吐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-6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湖南藥物志》:用于咽喉腫痛、小兒驚風、腎炎、尿道炎。吐血、腸胃炎、燒燙傷、蛇咬傷;孢子囊群用治麻瘋病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èi Yánɡ出處《廣西植物名錄》來源為楊柳科植物銀白楊的葉。春、夏季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。分布東北、華北、西北以及廣西等地。原形態(tài)喬木,高10~35米。幼枝密生白色絨毛;冬芽圓錐形,有白色絨毛,或僅邊緣有細柔毛。單葉互......
  • 別名駁骨丹、獨葉埔姜、白魚號、白花洋泡來源馬錢科醉魚草屬植物狹葉醉魚草Buddleja asiatica Lour.的全株。全年可采,鮮用或曬干。性味辛、苦,溫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祛風利濕,行氣活血。用于婦女產(chǎn)后頭風痛、胃寒作痛,風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èi Qīnɡ Jiá Yè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(Thunb.)Dietr var.hypoleuca Hemsl.ex Rehd.來源藥材基源: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莢葉的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Jiāo Xiānɡ別名楓香脂(《唐本草》),楓脂(《通典》),白膠(《儒門事親》),蕓香(《本草原始》),膠香(《國藥的藥理學》)。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脂。選擇生長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,于7~8月間鑿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Zhī Má別名白油麻(《近效方》),白胡麻(《綱目》)。出處《本草衍義》來源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白色種子?;瘜W成分種子含水分5.42%、油量52.75%、蛋白質(zhì)22.69%、粗纖維7.57%、糖類6.30%、灰分5.25%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