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羊皮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羊皮拼音注音Yánɡ Pí出處

    《食療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為??苿游?strong>山羊或綿羊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動物形態(tài)詳"羊肉"條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含水分、蛋白質(zhì)、脂肪及無機物質(zhì),后兩者含量很少。構(gòu)成表皮層的蛋白質(zhì)主要為角蛋白,構(gòu)成真皮層的,主要是膠原及網(wǎng)硬蛋白。此外,尚含彈性硬蛋白、白蛋白、球蛋白及粘蛋白等。表皮常含多少黑色素,它是酪氨酸的代謝產(chǎn)物。網(wǎng)硬蛋白為構(gòu)成網(wǎng)狀組織的主要蛋白質(zhì),它和膠原構(gòu)成皮的大部分。山羊皮的脂肪含量與其它動物(例如牛)相仿,但綿羊皮的脂肪則含量特多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食療本草》:"去毛,煮羹:補虛勞。煮作膳食之:去一切風(fēng),治肺中虛風(fēng)。"

    ②《綱目》:"干皮燒服,治蠱毒下血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羊皮拼音注音Yánɡ Pí英文名sheepskin, Goatskin or sheepskin出處

    出自《食療本草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??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皮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Capra hircus Linnaeus2.Ovis aries Linnaeus

    采收和儲藏:宰羊時剝?nèi)∑つw,鮮用或烘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為飼養(yǎng)家畜之一,口種頗多。

    2.為飼養(yǎng)家畜之一,品種多達300余種。群居動物,以草類粉良。怕熱不怕冷。

    資源分布:1.分布于全國各地。

    2.分布幾遍全國,以北部和西北地區(qū)為多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山羊,體長1-1.2cm,體重10-35kg。頭長,頸短,耳大,吻狹長。雌雄額部均有角1對,雄性者角大;角基部略呈三角形,尖端略向后彎,角質(zhì)中空,表面有環(huán)紋或前面呈瘤狀。雄者頜下有總狀長須。四肢細,尾短,不甚不垂。全體被粗直短毛,毛色有白、黑、灰和黑白相雜等多種。

    2.綿羊,綿羊為人們較早馴養(yǎng)的家畜?;w重隨品種而不同,最小不過20kg,最大可達150-200kg。外形特征亦有多樣。有的雌、雄均有角;有的二者皆無角;有的僅雄性有角。角形與羊尾也因種而有差異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種者,具有兩層:外層為粗毛可蔽雨水,內(nèi)層為纖細的絨毛,藉以保溫。但改良品種僅存內(nèi)層的絨毛。前后肢兩趾間具有一腺體,開口于前部。具有淚腺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山羊或綿羊的皮含水分、 蛋白質(zhì)、脂肪及無機物質(zhì),后兩者含量很少,構(gòu)成表皮層的蛋白抽主要為角蛋白(keratin);構(gòu)成真皮層的,主要是膠原(collagen)及網(wǎng)硬蛋白(reticulin),此外尚含彈性硬蛋白(elastin),白蛋白(albumin),球蛋白(globulin)及粘蛋白(mucin)等;表皮常含黑色素(melanin),它是酪氨酸(tyrosine)的代謝產(chǎn)物。 網(wǎng)硬蛋白 為構(gòu)成網(wǎng)狀組織的主要蛋白質(zhì),它和膠原構(gòu)成皮的大部分。山羊皮的脂肪含量與其他動物(例如牛)相仿,但綿羊皮的脂肪含量則特多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肺;脾;大腸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性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補虛;祛瘀;消腫。主虛勞贏弱;肺脾氣虛;跌打腫痛;蠱毒下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適量,作羹;或燒存性研末,每次6-9g。外用:適量,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食療本草》:去毛,煮羹:補虛勞。煮作矐食之:去一切風(fēng),治肺中虛風(fēng)。

    2.《綱目》:干皮燒服,治蠱毒下血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ànɡ Bànɡ Cǎo別名孩兒參來源藥材基源:為石竹科植物短小孩兒參的干燥塊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(Franch.et Sav.)Pax ex Pax et Hof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nɡ Gā別名藏名:榜阿嘎保出處歷代藏醫(yī)藥書均有記載?!端{琉璃》記載:本品“基生葉三、四片,莖葉稍小,或深裂為七、八片,莖小而柔,花白色有藍紅光澤解時疫毒,清膽熱?!薄毒е楸静荨?、《味氣鐵鬘》載:“榜嘎性涼、解毒?!薄陡事吨巍?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檳榔拼音注音Bīnɡ Lɑnɡ別名榔玉、賓門、青仔、國馬、檳楠、尖檳、雞心檳榔英文名SEMEN ARECAE來源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. 的干燥成熟種子。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,用水煮后,干燥,除去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檳榔花拼音注音Bīnɡ Lɑnɡ Huā出處《中藥志》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雄花蕾。夏季采集。曬干,去梗。生境分布產(chǎn)于廣東等地。性狀干燥的雄花蕾,粒大如米而瘦,表面土黃色至淡棕色。氣無,味淡。功能主治①《中藥志》:“為芳香健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ō Yè Zǐ Jīn Niú別名小涼傘、千年不出山、矮腳涼傘、小部傘、不出林、小矮地茶、小獅子頭、鐵羅傘來源藥材基源:為紫金??浦参锛毩_傘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disia affinis Hemsl.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