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越王余算

    拼音注音Yuè Wánɡ Yú Suàn別名

    越王竹(《南方草木狀》),海柳(《動物學(xué)大辭典》),白珊瑚(薛德焴《系統(tǒng)動物學(xué)》)。

    出處

    《本草拾遺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海箸科動物沙箸水螅體分泌的石灰質(zhì)骨胳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著生于海底巖礁間。分布很廣,我國膠州灣以南的軟質(zhì)海底幾乎均有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沙箸(《嶺表錄異》)

    群體呈肉質(zhì)柱狀,長達1米以上。分為根及干兩部;根呈圓柱形的柄,常插在海底的泥沙中;干部呈兩側(cè)扁平形的軸,左右有短而密的枝狀物,其下緣排列多數(shù)水螅體,各水螅體有觸手8條,能伸縮。骨胳角質(zhì),色白,外被黑褐色或紅色的肉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本草拾遺》:"咸,平,無毒。"

    ②《海藥本草》:"咸,溫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本草拾遺》:"主下水,破結(jié)氣。"

    ②《海藥本草》:"主水腫浮氣,結(jié)聚,宿滯不消,腹中虛鳴,并宜煮服之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Fù Jǐn Jī別名箐雞肉英文名Lady Amherst pheasant出處始載于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雉科動物白腹錦雞的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hrvsolophus amherstiae (Leadu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白芍拼音注音Bái Sháo別名芍藥英文名RADIX PAEONIAE ALBA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. 的干燥根。夏、秋二季采挖,洗凈,除去頭尾及細根,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芥拼音注音Bái Jiè別名胡芥(《蜀本草》),蜀芥(《綱目》)。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莖葉。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多有栽培。原形態(tài)一年或二年生草本。莖較粗壯,高達1米,全體被稀疏粗毛。葉互生;莖基部的葉具長柄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芥子拼音注音Bái Jiè Zǐ別名辣菜子(《中藥志》)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種子。夏末、秋初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,曬干后,打下種子,除去雜質(zhì)。生境分布主產(chǎn)安徽、河南、山東、四川、河北、陜西、山西等地。以安徽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Huā Dīnɡ Xiānɡ來源藥材基源:為木犀科植物白花歐丁香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yringa vulgarisL.f.alba(Weston)Vass.[S.vulgaris L.var.alba Weston]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