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野麥子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野麥子拼音注音Yě Mài Zi出處

    《重慶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禾本科植物野燕麥種子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物形態(tài)詳"燕麥草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溫,無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溫補,治虛汗不止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野麥子拼音注音Yě Mài Zi英文名seed of Wild oat出處

    出自《重慶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野燕麥的種子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Avena fatua L. 2.Avena fatua L.var.glabrata Peterm.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脫殼取出種子,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野燕麥生于荒蕪田野。 2.光稃野燕麥生于山坡草地、路旁及農(nóng)田中。

    資源分布:1.野燕麥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。 2.光稃野燕麥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1.野燕麥 一年生草本。稈直立,光滑,高60-120cm,有2-4節(jié)。葉鞘光滑或基部有毛;葉舌透明膜質(zhì),長1-5mm;葉片扁平,長10-30cm,寬4-12cm,微粗糙,或表面及邊緣疏被柔毛。圓錐花序頂生,長10-25cm,分枝有棱角;小穗長18-25mm,有2-3朵小花,其柄彎曲下垂,先端膨脹;小穗軸密被淡棕色或白色硬毛,其節(jié)脆硬,多斷落;穎草質(zhì),幾相等,通常有9脈;外稃質(zhì)地堅硬,第1外稃長15-20mm,背面中部以下常有較硬的毛,芒自外稃中部稍下處伸出,長2-4cm,膝曲,芒柱棕色,扭轉(zhuǎn);雄蕊3,子房無毛。穎果被淡棕色柔毛,腹面具縱溝,長6-8mm。花、果期4-9月。 2.光稃野燕麥 本種形態(tài)與野燕麥基本相似,主要區(qū)別在于:外稃光滑無毛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補心止汗。主虛汗不止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Guǒ Gān Cǎo別名胡蒼耳、馬狼稈、馬狼柴、狗甘草來源豆科甘草屬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.,以根及果實入藥。根全年可采;果秋冬成熟后采,均曬干。性味甘、辛,溫。功能主治果序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Guǒ Sū Mù別名忙果釘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出處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果蘇木的葉。夏季采集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于疏林灌木叢、海邊村莊荒地上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臺灣等地。原形態(tài)藤狀灌木,全株有下彎的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刺果藤別名大膠藤、牛蹄麻、雞冠麻來源梧桐科刺果藤Buettneria aspera Colebr.,以根入藥。生境分布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。性味澀、微苦,微溫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濕,壯筋骨。主治產(chǎn)后筋骨痛,風(fēng)濕骨痛,腰肌勞損。外用......
  • 別名藤杜仲[云南麗江]來源衛(wèi)矛科刺果藤仲Euonymus acanthocarpus Franch. var. scandens (Loes.) R. A. Blak.,以藤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苦,溫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除濕,通經(jīng)活絡(luò)。主治風(fēng)......
  • 別名綠南星、天南星、白南星、南星七、螃蟹七、三甫蓮、蛇芋頭來源天南星科刺柄南星Arisaema asperatum N. E. Brown,以塊莖入藥。生境分布湖北。功能主治有毒。祛痰止咳,鎮(zhèn)痛。并治勞傷,癰疽。用法用量外敷治癰疽。摘錄《全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