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《嶺南采藥錄》
為樟科植物陰香的根。
植物形態(tài)詳"陰香皮"條。
《嶺南采藥錄》:"味辛。"
《嶺南采藥錄》:"煎服,治心痛,氣痛。"
治水瀉,胃痛:陰香根皮一至三錢。水煎服。(廣州空軍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出自《嶺南采藥錄》
藥材基源:為樟科植物陰香的根或根皮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innamomum burmannii(C.G.et Th.Nees)Bl.[Laurus burmannii C.G.et Th.Nees;Cinnamomum chinense Bl.;C.hainanense Nakai]
采收和儲藏:秋冬季采挖根部,洗凈泥砂,切段,曬干;或剝?nèi)「?,曬干?/p>生境分布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疏林、密林、灌木叢中或溪邊路旁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。
陰香,常綠喬木,高達(dá)20m。小枝赤褐色,無毛。葉近于對生或散生,革質(zhì),卵形或長橢圓形,長6-10cm,寬2-4cm,先端短漸尖,基部楔形至近圓形,全緣;上面綠色,有光澤,下面粉綠色,兩面均無毛,具離基3出脈,脈腋內(nèi)無隆起的腺體;葉柄長8-12mm。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;花小,綠白色,花被6,基部略合生,長4-5mm,兩面均被柔毛;能育雄蕊9,排成3輪,外面2輪花藥內(nèi)向,第3輪花藥外向,花藥均為卵形,4室,瓣裂,花絲短,最內(nèi)尚有1輪退化雄蕊;雌蕊1,子房上位,1室,1胚珠,花柱細(xì),柱頭小。漿果核果狀,卵形,長不及1cm,直徑約5mm,基部具肥厚杯狀的宿存花被,其先端具6截形短裂片?;ㄆ?-4月。果期4-10月。
胃經(jīng)
辛;微甘;性溫
溫中行氣止痛。主主治胃脘寒痛;氣滯心痛,水瀉
內(nèi)服:煎湯,3-9g。
《嶺南采藥錄》:煎服,治心痛,氣痛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《嶺南采藥錄》
來源為樟科植物陰香的根。
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"陰香皮"條。
性味《嶺南采藥錄》:"味辛。"
功能主治《嶺南采藥錄》:"煎服,治心痛,氣痛。"
復(fù)方治水瀉,胃痛:陰香根皮一至三錢。水煎服。(廣州空軍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陰香根拼音注音Yīn Xiānɡ Gēn英文名Burmann Cinnamon Root, Root of Burmann Cinnamon出處出自《嶺南采藥錄》
來源藥材基源:為樟科植物陰香的根或根皮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innamomum burmannii(C.G.et Th.Nees)Bl.[Laurus burmannii C.G.et Th.Nees;Cinnamomum chinense Bl.;C.hainanense Nakai]
采收和儲藏:秋冬季采挖根部,洗凈泥砂,切段,曬干;或剝?nèi)「?,曬干?/p>生境分布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疏林、密林、灌木叢中或溪邊路旁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。
原形態(tài)陰香,常綠喬木,高達(dá)20m。小枝赤褐色,無毛。葉近于對生或散生,革質(zhì),卵形或長橢圓形,長6-10cm,寬2-4cm,先端短漸尖,基部楔形至近圓形,全緣;上面綠色,有光澤,下面粉綠色,兩面均無毛,具離基3出脈,脈腋內(nèi)無隆起的腺體;葉柄長8-12mm。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;花小,綠白色,花被6,基部略合生,長4-5mm,兩面均被柔毛;能育雄蕊9,排成3輪,外面2輪花藥內(nèi)向,第3輪花藥外向,花藥均為卵形,4室,瓣裂,花絲短,最內(nèi)尚有1輪退化雄蕊;雌蕊1,子房上位,1室,1胚珠,花柱細(xì),柱頭小。漿果核果狀,卵形,長不及1cm,直徑約5mm,基部具肥厚杯狀的宿存花被,其先端具6截形短裂片?;ㄆ?-4月。果期4-10月。
歸經(jīng)胃經(jīng)
性味辛;微甘;性溫
功能主治溫中行氣止痛。主主治胃脘寒痛;氣滯心痛,水瀉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3-9g。
各家論述《嶺南采藥錄》:煎服,治心痛,氣痛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