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陰香根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陰香根拼音注音Yīn Xiānɡ Gēn出處

    《嶺南采藥錄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樟科植物陰香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物形態(tài)詳"陰香皮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《嶺南采藥錄》:"味辛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嶺南采藥錄》:"煎服,治心痛,氣痛。"

    復(fù)方

    治水瀉,胃痛:陰香根皮一至三錢。水煎服。(廣州空軍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陰香根拼音注音Yīn Xiānɡ Gēn英文名Burmann Cinnamon Root, Root of Burmann Cinnamon出處

    出自《嶺南采藥錄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樟科植物陰香的根或根皮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innamomum burmannii(C.G.et Th.Nees)Bl.[Laurus burmannii C.G.et Th.Nees;Cinnamomum chinense Bl.;C.hainanense Nakai]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冬季采挖根部,洗凈泥砂,切段,曬干;或剝?nèi)「?,曬干?/p>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疏林、密林、灌木叢中或溪邊路旁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陰香,常綠喬木,高達(dá)20m。小枝赤褐色,無毛。葉近于對生或散生,革質(zhì),卵形或長橢圓形,長6-10cm,寬2-4cm,先端短漸尖,基部楔形至近圓形,全緣;上面綠色,有光澤,下面粉綠色,兩面均無毛,具離基3出脈,脈腋內(nèi)無隆起的腺體;葉柄長8-12mm。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;花小,綠白色,花被6,基部略合生,長4-5mm,兩面均被柔毛;能育雄蕊9,排成3輪,外面2輪花藥內(nèi)向,第3輪花藥外向,花藥均為卵形,4室,瓣裂,花絲短,最內(nèi)尚有1輪退化雄蕊;雌蕊1,子房上位,1室,1胚珠,花柱細(xì),柱頭小。漿果核果狀,卵形,長不及1cm,直徑約5mm,基部具肥厚杯狀的宿存花被,其先端具6截形短裂片?;ㄆ?-4月。果期4-10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辛;微甘;性溫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溫中行氣止痛。主主治胃脘寒痛;氣滯心痛,水瀉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-9g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嶺南采藥錄》:煎服,治心痛,氣痛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ǐnɡ Guǒ Hú Jì Shēnɡ別名有柄槲寄生、桂花寄生、油桐寄生、寄生茶、刀葉槲寄生出處始載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桑寄生科植物柄果槲寄生的帶葉莖枝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Viscum multinerve (Ha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ǐnɡ Mǎ Bó來源藥材基源:為軸灰包科真菌軸灰包的子實體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odaxis pistillaris (L.ex Pers.) Fr.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去泥砂雜質(zhì)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砂土地表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i Lè ér Chá來源為豆科柏勒樹屬植物柏勒樹Dichirostachys glomerata (Forsk) Chiov. 的枝的水煎浸膏。生境分布生于熱帶灌叢、熱帶稀樹干草原和過渡森林里。分布于廣州。原形態(tài)有刺灌木或小喬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柏子仁拼音注音Bǎi Zǐ Rén英文名SEMAN PLATYCLADI來源本品為柏科植物側(cè)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(L.) Franco的干燥成熟種仁。秋、冬二季采收成熟種子,曬干,除去種皮,收集種仁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柏枝節(jié)拼音注音Bǎi Zhī Jié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柏科植物側(cè)柏的樹枝?;瘜W(xué)成分木材含揮發(fā)油,其中大部分是倍半萜醇,約占50%,中有雪松醇,韋得醇,α-,β-及γ-叩巴萜醇,α-異叩巴萜醇,α-及β-側(cè)柏萜醇,β-異側(cè)柏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