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柘樹莖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柘樹莖葉拼音注音Zhè Shù Jīnɡ Yè出處

    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??浦参?strong>柘樹的葉片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物形態(tài)詳"柘木"條。

    性味

    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"淡微甘,涼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"治癤子,濕疹。"

    ②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"消炎止痛,祛風(fēng)活血。治流行性腮腺炎,肺結(jié)核,慢性腰腿痛,跌打癆傷,癤腫,急性關(guān)節(jié)扭傷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外用:煎水洗或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柘樹莖葉拼音注音Zhè Shù Jīnɡ Yè出處

    出自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??浦参镨蠘涞闹叭~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.[Cudrania tri-cuspidata (Carr.)Bur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分布于華東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陜西、甘肅等地。

    資源分布:生于海拔200-1500m的陽光充足的荒坡、山地、林綠和溪旁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高達8m。小枝暗綠褐色,具堅硬棘刺,刺長5-35mm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0.5-2cm;托葉側(cè)生,分離;葉片近革質(zhì),卵圓形或倒卵形,長5-13cm,先端鈍或漸尖,基部楔形或圓形,全緣或3裂,上面暗綠色,下面淡綠色,幼時兩面均有毛,成長后下面主脈略有毛,余均光滑無毛;基出脈3條,側(cè)脈4-5對。花單性,雌雄異株;均為球形頭狀花序,具短梗,單個或成對著生于葉腋;雄花花被片4,長圓形,基部有苞片2或4,雄蕊4,花絲直立;雌花被片4,花柱1,線狀。聚花果球形,肉質(zhì),直徑約2.5cm,橘紅色或橙黃色,表面呈微皺縮,瘦果包裹在肉質(zhì)的花被里?;ㄆ?-6月,果期9-10月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莖枝圓柱形,直徑0.5-2cm,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,可見灰白色小點狀皮孔。莖節(jié)上有堅硬棘刺粗針狀,有略彎曲,刺長0.5-3.5cm,單葉互生,易脫落,葉痕明顯。葉片為倒卵狀橢圓形、橢圓形或長橢圓形,長3-9cm,寬1-2.8cn,先端鈍或漸尖,或有微凹缺,基部楔形,全緣,基出脈3條,側(cè)脈6-9對,兩面無毛,深綠色或綠棕色,厚紙質(zhì)或近革質(zhì)。葉柄長5-10mm。氣微,味淡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莖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β-谷甾醇葡萄糖甙(β-sitosterol gluoside),桂木生黃素(artocarpesin),降桂木生黃亭(norartocarpetin),5-O-甲基染料木素(5-O-methygenistein)[1].葉含抗微生物成分和植物抗毒素(phytoalexins)[2]。

    性味

    甘;微苦;性涼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熱解毒;祛風(fēng)活絡(luò)。主痄腮;癰腫;隱疹;濕疹;跌打損傷;腰腿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煎水洗;或搗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1.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治癤子,濕疹。

    2.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消炎止痛,祛風(fēng)活血。治流行性腮腺炎,肺結(jié)核,慢性腰腿痛,跌打癆傷,癤腫,急性關(guān)節(jié)扭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阿育魏實拼音注音ā Yù Wèi Shí來源傘形科阿育魏實Trachyspermum ammi (L.) Sprague,以種子入藥。生境分布新疆。性味辛、苦,溫。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除濕,理氣開胃,止痛。主治風(fēng)濕疼痛,胃寒腹痛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阿里紅拼音注音ā Lǐ Hónɡ別名落葉松茸來源真菌類多孔菌科層孔菌屬苦白蹄Fomes officinalis (Vill. ex Fr.) Ames,以子實體入藥。夏秋采,除去粗皮曬干或搓碎。性味甘、苦,溫。功能主治溫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阿魏拼音注音ā Wèi別名臭阿魏、細葉阿魏英文名RESINA FERULAE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. M. Shen 或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. M. 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ā Wèi Cè ěr來源藥材基源:為白蘑科真菌阿魏側(cè)耳的子實體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Fructificatio Pleuroti Ferulae采收和儲藏:采收子實體,除去雜質(zhì)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阿魏的根基部分。資源分布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鵪鶉拼音注音ān Chun來源雉形目雉科鵪鶉Coturnix coturnix (L.),以肉入藥。生境分布東北、華北。功能主治補中氣,強筋骨,止瀉痢。主治小兒疳積,下痢,百日咳等。復(fù)方治痢疾:鵪鶉1只,取肉,赤小豆5錢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