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棕櫚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棕櫚葉拼音注音Zōnɡ Lǘ Yè出處

    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

    來源

    為棕櫚科植物棕櫚葉片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植物形態(tài)詳"棕櫚皮"條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參見"棕櫚皮"條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"治吐血,勞傷,虛弱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2~4錢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治高血壓,預(yù)防中風(fēng):鮮棕桐葉一兩,槐花三錢。作一日量,泡湯代茶。(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)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棕櫚葉拼音注音Zōnɡ Lǘ Yè英文名leaf of Fortune Windmillpalm出處

    出自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rachycarpusfortunei(Hook.)H.Wendl.

   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曬干或鮮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栽培于村邊、溪邊、田邊、丘陵地或山地。

    資源分布:長江以南各地多有分布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棕櫚,常綠喬木,高達(dá)10m。莖桿圓柱形,粗裝挺立,不分枝,徑約20cm,殘留的褐色纖維狀老葉鞘層層包被于莖桿上,脫落后呈環(huán)狀的節(jié)。葉簇生于莖頂,向外展開;葉柄堅(jiān)硬,長約1m,橫切面近三角形,邊緣有小齒,基部具褐煞費(fèi)苦心纖維狀葉鞘,新葉柄直立,老葉柄常下垂;葉片近圓扇狀,直徑60-100cm,具多數(shù)皺折,掌狀分裂至中部,有裂片30-50,各裂片先端淺2裂,上面綠色,下面具蠟粉,革質(zhì)。肉穗花序,自莖頂葉腋抽出,基部具多數(shù)大型鞘狀苞片,淡黃色,具柔毛。雌雄異株;雄花小,多數(shù),淡黃色,花被6,2輪,寬卵形,雄蕊6,花絲短,分離;雌花花被同雄花,子房上位,密被白柔毛,花柱3裂。核果球形或近腎形,直徑約1cm,熟時外果皮灰藍(lán)色,被蠟粉。花期4-5月,果期10-12月。

    化學(xué)成分

    呀含葡萄糖木犀草素(glucoluteolin),木犀草素-7-O-蕓香糖甙(luteolin-7-O-rutinoside)和甲基原棕櫚皂甙B(methyl proto-Pb),葉柄含對羥基苯甲酸(p-hydroxy benzoic acid),右旋兒茶粗(catechin),原兒茶酸(protocatechuic acid),沒食子酸(gallic acid)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陳棕水煎劑100%、陳棕炭水煎劑30%、陳棕炭混懸劑12%、陳棕皮炭水煎劑30%、陳棕皮炭混懸劑12%濃度,均用0.8ml/只灌胃,對小鼠毛細(xì)管測凝血時及小鼠煎尾測出血時,均能縮短凝血時間及出血時間,說明有止血作用,而新棕?zé)o效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脾;胃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澀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收斂止血;降血壓。主吐血;勞傷;高血壓病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6-12g;或泡茶。

    復(fù)方

    治高血壓,預(yù)防中風(fēng): 鮮棕櫚葉一兩,槐花三錢。作一日量,泡湯代茶。 (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)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治吐血,勞傷,虛弱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ō Luó Gēn Yè來源藥材基源:為鳳梨科植物鳳梨的根或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nanas comosus(L.)Merr.[Bromeliaco-mosa L.;A.sativus Schult.et Schult.f]采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ō Luó Pí別名波羅、番婁子、露兜子、地菠蘿、草菠蘿出處本品始載于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,以露兜子為名。云:“露兜子產(chǎn)廣東,一名波羅,生山野間,實(shí)如蘿卜,上生葉一簇,尖長深齒,味、色、香具佳……又名番婁子,形如蘭,葉密長大,抽莖結(jié)子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萆薢拼音注音Bì Xiè別名百枝(《吳普本草》),竹木(《雷公炮炙論》),赤節(jié)(《別錄》),白菝葜(《日華子本草》),粉萆薢(《本草從新》),金剛、硬飯團(tuán)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長編》),山田薯、土薯蕷(《泉州本草》),麻甲頭(《廣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萹蓄拼音注音Biǎn Xù別名扁蓄、大萹蓄、鳥蓼、扁竹、竹節(jié)草、豬牙草、道生草英文名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. 的干燥地上部分。夏季葉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ì Má別名紅蓖麻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.的種子(見“蓖麻子”)、根及葉入藥。夏秋采根及葉,分別曬干或鮮用。性味葉:甘、辛,平。有小毒。根:淡、微辛,平。功能主治葉:消腫拔毒,止癢。治瘡瘍腫毒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