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蜇砂

    來源

    蜇蛾科昆蟲家蜇BombyxmoriLinnaeus的糞便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歸肝、脾、胃經(jīng)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辛,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除濕利痹,緩急舒筋。用于風濕痹痛,吐瀉轉(zhuǎn)筋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一錢至三錢,須包煎。

    備注

    (1)用于風濕痹痛之癥,如為濕熱郁阻者,可配防己、薏苡仁、滑石等同用;肢體不遂、麻木,可與防風、當歸、白茄根等配伍。炒熱外敷,還有溫通血脈利痹止痛之效。用于霍亂吐瀉轉(zhuǎn)筋,腹痛等癥,配伍黃芩、木瓜、吳茱萸同用。此外,本品還可治皮膚濕疹瘙癢,可煎湯外洗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萆薢拼音注音Bì Xiè別名百枝(《吳普本草》),竹木(《雷公炮炙論》),赤節(jié)(《別錄》),白菝葜(《日華子本草》),粉萆薢(《本草從新》),金剛、硬飯團(《植物名實圖考長編》),山田薯、土薯蕷(《泉州本草》),麻甲頭(《廣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萹蓄拼音注音Biǎn Xù別名扁蓄、大萹蓄、鳥蓼、扁竹、竹節(jié)草、豬牙草、道生草英文名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. 的干燥地上部分。夏季葉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ì Má別名紅蓖麻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.的種子(見“蓖麻子”)、根及葉入藥。夏秋采根及葉,分別曬干或鮮用。性味葉:甘、辛,平。有小毒。根:淡、微辛,平。功能主治葉:消腫拔毒,止癢。治瘡瘍腫毒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蓖麻葉拼音注音Bì Má Yè出處《唐本草》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。性狀干燥葉片大多破碎皺縮,完整者呈掌狀深裂,徑20~40厘米,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,邊有不規(guī)則鋸齒,上面綠褐色或紅褐色,下面淡綠色,主脈掌狀,側(cè)脈羽狀,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蓖麻子拼音注音Bì Má Zi英文名SEMEN RICINI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.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秋季采摘成熟果實,曬干,除去果殼,收集種子。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形,稍扁,長0.9~1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