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白術(shù) 人參 白茯苓(去皮)白礬(生)滑石 貝母各30克 天南星(生)45克 白附子(生)60克 半夏(湯洗)90克
上藥研為細(xì)末,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祛風(fēng)化痰,益氣健脾。主風(fēng)痰郁甚,頭疼目眩,咽膈不利,涕唾稠粘,朐中煩滿,酒癖停飲,嘔逆惡心,脅下急痛,腹中水聲,神思昏憒,心悸面熱。
每服30丸,食后生姜湯送下。
檳榔利膈丸(《御藥院方》卷五)。
黑牽牛120克(一半生,一半炒)皂角(不蛀、肥者,去皮、子,酥涂炙)60克 槐角子15克 齊州半夏(湯浸洗七次,切,焙干)30克 青橘皮(湯浸,去瓤)60克 檳榔30克(面裹煨熱,銼)
上六味,研為細(xì)末,生姜自然汁打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祛風(fēng)逐痰。主風(fēng)痰上攻,喘滿咳嗽。
每服2丸,生姜湯下,食后。如要疏風(fēng)痰,加至40~50丸。
防風(fēng)(去蘆頭)1兩,半夏(湯洗7遍去滑)1兩。
上為末,入膏中,和搗百余杵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止嗽化痰。主風(fēng)痰壅甚,頭疼目眩,咽膈不利,涕唾稠粘,胸中煩滿,酒癖停飲,嘔逆惡心,脅下急痛,腸中水聲,神思昏憒,心忪面熱。
每服10丸,以荊芥、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(shí)候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白術(shù) 人參 白茯苓(去皮)白礬(生)滑石 貝母各30克 天南星(生)45克 白附子(生)60克 半夏(湯洗)90克
制法上藥研為細(xì)末,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化痰,益氣健脾。主風(fēng)痰郁甚,頭疼目眩,咽膈不利,涕唾稠粘,朐中煩滿,酒癖停飲,嘔逆惡心,脅下急痛,腹中水聲,神思昏憒,心悸面熱。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后生姜湯送下。
摘錄《御藥院方》卷五《御藥院方》卷五:半夏利膈丸別名檳榔利膈丸(《御藥院方》卷五)。
處方黑牽牛120克(一半生,一半炒)皂角(不蛀、肥者,去皮、子,酥涂炙)60克 槐角子15克 齊州半夏(湯浸洗七次,切,焙干)30克 青橘皮(湯浸,去瓤)60克 檳榔30克(面裹煨熱,銼)
制法上六味,研為細(xì)末,生姜自然汁打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逐痰。主風(fēng)痰上攻,喘滿咳嗽。
用法用量每服2丸,生姜湯下,食后。如要疏風(fēng)痰,加至40~50丸。
摘錄《御藥院方》卷五《普濟(jì)方》卷一○四引《醫(yī)方集成》:半夏利膈丸處方防風(fēng)(去蘆頭)1兩,半夏(湯洗7遍去滑)1兩。
制法上為末,入膏中,和搗百余杵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功能主治止嗽化痰。主風(fēng)痰壅甚,頭疼目眩,咽膈不利,涕唾稠粘,胸中煩滿,酒癖停飲,嘔逆惡心,脅下急痛,腸中水聲,神思昏憒,心忪面熱。
用法用量每服10丸,以荊芥、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(shí)候。
摘錄《普濟(jì)方》卷一○四引《醫(yī)方集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