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半夏橘皮湯

    《醫(yī)寄伏陰論》卷上:半夏橘皮湯處方

    半夏2錢,橘皮1錢,茯苓1錢,人參1錢,甘草1錢(炙),干姜1錢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溫胃散水,滌痰降氣。主伏陰病,嘔利止,厥回而噦,或咳逆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加大棗3個(擘),開水3杯煎,去滓頓服,不已再服?;蚣由?分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方中以人參、甘草、大棗補益胃氣;干姜、茯苓溫胃散水;半夏、橘皮滌痰降氣,故水虛相搏,痰飲塞胃,皆能已之。

    摘錄《醫(yī)寄伏陰論》卷上《準繩·傷寒》卷二:半夏橘皮湯處方

    人參、白術、白茯苓、甘草、黃芩、半夏、厚樸、藿香葉、葛根、橘皮各等分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嘔吐不止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上(口父)咀。每服1兩,水1碗,煎7分,去滓,加生姜自然汁少許溫服,不拘時候。

    摘錄《準繩·傷寒》卷二《直格》卷下:半夏橘皮湯處方

    半夏(炮如法)1兩,陳皮(湯浸洗去瓤)1兩,甘草(炙)1兩,人參1兩,茯苓1兩,黃芩(去其腐心)1兩,葛根半兩,厚樸(去皮)1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,麻豆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傷寒雜病,嘔噦,風眩,痰逆咳喘,頭痛,并風熱反胃吐食諸證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用水3盞,生姜1分(切),煎至1盞半,絞取汁,分作4份,食后溫服。

    摘錄《直格》卷下《圣濟總錄》卷四十:半夏橘皮湯處方

    半夏(湯洗7遍去滑,切,焙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厚樸(去粗皮,姜汁炙)1兩,人參半兩,白術半兩,高良姜半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粗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霍亂,心下痞滿,飲食吐逆,水谷不化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姜5片,大棗2個(去核),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四十《圣濟總錄》卷六十五:半夏橘皮湯處方

    半夏(湯洗10遍,切,焙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麩炒,別研)1兩,麻黃(去根節(jié))1兩1分,赤茯芩(去黑皮)1兩1分,柴胡(去苗)1兩1分,生姜(切,焙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粗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脾咳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    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六十五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干姜(炮)一兩,巴豆(去皮.油.研)、大黃,各二兩。炮制上件為末,煉蜜為圓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治心腹諸卒暴百病,中惡客忤,心腹脹滿,卒痛如刀所刺,氣急口噤。用法用量每服三圓,溫水下,不拘時。摘錄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......
  • 別名如圣散(《雜類名方》)。處方雄黃(研,生用)白礬(飛)藜蘆(厚者,去皮用仁,生用)豬牙皂角(去皮、弦>各等分制法上藥共研為末。功能主治主時氣纏喉風,咽喉閉塞,水谷不下,牙關緊急,不省人事。用法用量每用少許,鼻內搐之,立見效。摘錄《衛(wèi)生寶......
  • 處方干姜(炮)4兩,甘草(炙)4兩,黃藥子4兩,板蘭根4兩,犀角(鎊)1兩。制法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功能主治中暍垂死。用法用量每服1丸,熱湯化服。摘錄《圣濟總錄》卷三十四......
  • 《醫(yī)方類聚》卷七十五引《施圓端效方》:備急散處方盆消120克 紫河車 青黛各15克 蒲黃30克 甘草60克 薄荷75克 僵蠶9克(炒)制法上藥共為細末,入消研勻。功能主治主咽喉腫痛生瘡,涎堵水米難下。用法用量每次1.5克,吹入咽喉中。摘錄《......
  • 處方硫黃60克 牛角(研令極細)枯白礬各15克制法共研細末,和勻,水浸蒸餅和丸,如梧桐子大,朱砂為衣。功能主治主氣虛傷冷,暴作水瀉,日夜二三十行,腹痛不止。用法用量每服15~20丸,米飲或鹽湯下。摘錄《政和本草》卷四引《孫尚藥方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