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柏皮湯

    《外臺秘要》卷二引《集驗方》:柏皮湯別名

    黃連阿膠湯(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十)、阿膠湯(《潔古家珍》)。

    處方

    黃柏6克 黃連12克 梔子仁9克(擘)阿膠3克(炙)

    制法

    上四味,切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傷寒后下利膿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以水600毫升,煮前三味,取200毫升,去滓,納膠令烊,溫分再服。

    注意

    服藥期間,忌食豬肉、冷水。

    摘錄《外臺秘要》卷二引《集驗方》《元戎》卷四:柏皮湯處方

    生地黃1兩,甘草1兩,黃柏1兩,白芍藥1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衄血、吐血、嘔血等失血虛損,形氣不理,羸瘦不能食,心忪少氣,燥渴發(fā)熱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上(口父)咀。用醇酒3升,漬之1宿,以銅器盛,米飲下蒸1炊時久,漬汁半升,食后服。

    摘錄《元戎》卷四《直指》卷十三:柏皮湯別名

    黃連柏皮湯

    處方

    柏皮3兩,黃芩2兩,黃連1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協(xié)熱泄瀉,亦治血痢;熱毒吐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黃連柏皮湯(《醫(yī)學入門》卷四)。

    摘錄《直指》卷十三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三:柏皮湯處方

    黃柏、黃連、黃芩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黃疸。瘀熱在里,或濕熱相搏,一身面目悉黃如橘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5錢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
    摘錄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三《圣惠》卷三十二:柏皮湯處方

    柏白皮1兩,黃柏1兩,蕤仁1兩,黃連3分(去須),苦竹葉2握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細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眼赤爛,癢痛不止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以水3升,煎取2升,去滓,稍熱淋洗,冷即重暖用之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三十二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刪繁方》:柏皮湯處方

    黃柏3兩,黃連5兩,人參3兩,茯苓4兩,厚樸4兩(炙),艾葉1升,地榆3兩(炙),櫸皮4兩(炙),阿膠3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切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下焦虛寒,大便洞泄不止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以水1斗,煮取3升,去滓,下膠,煎取2升,分3服。

    注意

    忌豬肉、冷水、醋等。

    摘錄《外臺》卷六引《刪繁方》《外臺》卷二(注文)引《范汪方》:柏皮湯別名

    黃連阿膠湯、阿膠湯

    處方

    黃柏2兩,黃連4兩,梔子仁14個(擘),阿膠1兩(炙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切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傷寒后下利膿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黃連阿膠湯(《圣濟總錄》卷三十三)、阿膠湯(《此事難知》)。本方改為丸劑,名“黃連阿膠丸”(見《杏苑》)。

    注意

    忌豬肉、冷水。

    摘錄《外臺》卷二(注文)引《范汪方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白豆3兩,赤豆3兩,綠豆3兩(俱連殼,甘草煎汁浸1宿,曬、研),蟬蛻(去頭足,凈水飛)2兩,銀花2兩,元參2兩,生地2兩,荊芥穗3兩,生耆3兩,人中黃1兩5錢,歸身1兩。制法上為末,用胡荽1兩,酒浸1宿,煎汁為丸,如黍米大,辰砂5錢為衣......
  • 處方瀝青2斤半,威靈仙1兩,蓖麻子120枚(去殼,研),黃蠟2兩,乳香1兩(另研),沒藥1兩(另研),真麻油(夏)2兩(春秋3兩,冬4兩),木鱉子(去殼)28斤(切碎,研)。制法上先將瀝青同威靈仙下鍋熬化,以槐柳枝攪勻,須慢慢滴入水中,不粘......
  • 《痘疹金鏡錄》卷四:保嬰百補湯處方當歸、芍藥、地黃、白術、人參、茯苓、山藥、甘草。功能主治調(diào)補氣血,資養(yǎng)脾胃。主痘疹9日漿足,無他癥。實熱血熱痘,8-9日無他癥。用法用量本方改為丸劑,各“保嬰百補丸”(見《痘學真?zhèn)鳌罚馓撟C,加黃耆1錢,......
  • 處方牛黃1錢,膽星1錢5分,琥珀1錢5分,珍珠1錢5分,滑石2錢,茯神2錢,遠志2錢,麝香6分,朱砂6分,大黃(9蒸9曬)5錢。制法上為末。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,或胎驚,臍風撮口,天吊夜啼。用法用量每服4-5分,燈心湯調(diào)下。摘錄《玉案》卷六......
  • 處方羌活6分,麻黃6分,生地4分,黃柏4分,升麻4分,甘草4分,黃連4分,歸身4分,防風3分,川芎3分,黃芩(酒洗)3分,藁本3分,柴胡3分,干葛3分,蒼術3分,紅花2分,細辛2分,蘇木2分,陳皮2分,白術2分,吳萸1分,連翹1分。功能主治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