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白芷膏

    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○一:白芷膏處方

    白芷3兩,白蘞3兩,白術(shù)3兩半,白附子(炮)1兩半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白及3兩,細(xì)辛(去苗葉)3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用雞子白搜和勻,為丸如彈子大,瓷合中盛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面皯皰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本方方名,據(jù)劑型當(dāng)作“白芷丸”。

    摘錄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○一《圣惠》卷六十八:白芷膏處方

    白芷1兩半,生干地黃1兩半,甘草半兩,當(dāng)歸3分,白蘞3分,附子3分(去皮臍),川椒2合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細(xì)。以綿裹,用豬脂3斤,煎白芷焦黃,膏成,濾去滓,收盒器中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生肌。主金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取涂于瘡上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六十八《圣惠》卷三十七:白芷膏處方

    白芷半兩,芎藭半兩,木通半兩,當(dāng)歸半兩,辛夷半兩,細(xì)辛3分,莽草3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細(xì)。以不中水豬脂1升,煎5-7沸,候白芷色焦黃,濾去滓,瓷盒中盛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鼻痛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以棗核大,綿裹納鼻中,日3次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三十七《圣惠》卷二十五:白芷膏處方

    白芷半兩,防風(fēng)半兩(去蘆頭),附子半兩(去皮臍),白芍藥半兩,當(dāng)歸半兩,川椒半兩(去目),羌活半兩,獨(dú)活半兩,藁本半兩,川烏頭半兩(去皮臍),細(xì)辛半兩,生姜5兩,白僵蠶半兩,黃蠟5兩,豬脂2斤半(水浸2宿,逐日1換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細(xì)。先煎豬脂,去滓,入諸藥,煎白芷色焦赤,以綿濾去滓,澄清,拭鐺令凈,慢火熬,入蠟消為度,用瓷盒盛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風(fēng)毒流注,骨節(jié)疼痛,筋脈攣急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取少許于火畔熁手摩之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二十五《圣惠》卷十四:白芷膏處方

    白芷1兩,當(dāng)歸1兩,雞屎白5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藥用豬脂7兩,麻油3兩,以慢火煎白芷色黃,去滓,納雞屎白,攪和,煎如膏。入瓷器內(nèi)盛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滅瘢。主傷寒豌豆瘡愈后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日涂摩瘡瘢上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十四《鬼遺》卷五:白芷膏處方

    白芷1分,通草1分,蕤核1分,熏草2銖,羊髓8銖,當(dāng)歸1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(口父)咀。以清酒煉羊髓三過,煎,膏成絞去滓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利鼻。主鼻中塞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用小豆大納鼻中,日3次。

    摘錄《鬼遺》卷五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○一:白芷膏處方

    白芷(留兩小塊子驗(yàn)所煎膏)3分,白蕪荑3分,木蘭皮3分,細(xì)辛(去苗葉)3分,藁本(去苗土)3分,白附子(炮)3分,芎藭半兩,防風(fēng)(去叉)半兩,丁香1分,零陵香1分,松花1分,麝香(研)1分,熊脂3斤(如無,以酥代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13味,除麝香、熊脂外,并銼碎,入凈器中,以酒2升浸1宿,先將熊脂入銅鐺中化令銷,次下酒中諸藥,以文火煎之,三上三下,候白芷黃色膏成,用新綿濾去滓,入麝香攪勻,稀稠得所,瓷盒盛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面隳皰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臨臥時(shí),先以澡豆溫漿水洗面,后涂膏。

    摘錄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○一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三九:白芷膏處方

    白芷1兩半,熟干地黃(焙)1兩半,當(dāng)歸(切,焙)1兩半,白蘞1兩,芎藭1兩1分,蜀椒(去目并閉口,炒出汗)3合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,甘草(炙)半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細(xì),以豬脂5斤合和,煎三上三下,藥成膏去滓,軟硬得所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生肌。主金瘡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日涂瘡上,頻涂即效。

    摘錄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一三九《圣惠》卷八十九:白芷膏處方

    白芷半兩,細(xì)辛半兩,木通半兩,當(dāng)歸半兩。

    制法

    上銼細(xì),以羊髓4兩,與藥同入銚子內(nèi),慢火上熬,候白芷赤黃色,膏成,絞去滓,貯于瓷器內(nèi)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小兒囟氣虛腫,鼻塞不通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敷兒囟上及鼻中,日3-4次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八十九《鬼遺》卷五:白芷膏處方

    白芷1兩,蔓荊子1兩,附子1兩,防風(fēng)1兩,芎藭1兩,菵草1兩,細(xì)辛1兩,黃芩1兩,當(dāng)歸1兩,蜀椒1兩(去汗、閉口),大黃1兩半,馬鬐膏5合(此所用無多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切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生發(fā)。主頭禿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以臘月豬脂3升合諸藥,微火煎3上下,白芷色黃膏成。洗頭澤發(fā),勿近面。

    摘錄《鬼遺》卷五方出《外科全生集》卷一,名見《仙拈集》卷二:白芷膏處方

    新鮮白芷。

    制法

    用酒煎至成膏,收貯瓷瓶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鶴膝風(fēng)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錢,陳酒送下。再取2-3錢涂患處,至消乃止。

    摘錄方出《外科全生集》卷一,名見《仙拈集》卷二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故屋東壁土1升(碎),皂莢3挺(各長(zhǎng)1尺2寸)。制法搗土為散。功能主治肛門滯出。用法用量挹粉肛頭出處,取皂莢炙暖更遞熨,取入則止。摘錄《千金》卷二十四......
  • 處方陳壁土。功能主治脫肛。痢時(shí)用力太努,肛門墜下。用法用量河水煎,候脫肛熏洗,以五倍子末摻之。摘錄《幼科金針》卷下......
  • 處方壁宮1枚(去頭腳尾,面裹煨熟),熊膽1錢(研入),麝香半錢(細(xì)研),黃連1錢(去須)。制法上為末,蟾酥為丸,如黍米大。功能主治小兒一切疳。心腹虛脹,愛食泥土,四肢壯熱。用法用量每眼5丸,研豬肝汁送下。摘錄《圣惠》卷八十六......
  • 處方銀朱、靈磁石各等分(為末),壁釘蟲6-7枚(潮濕處取,狀如海獅,紫黃色,瘦而光滑,雨后多著墻上,連殼搗爛)。制法上和勻,陰干為末。功能主治諸疔。用法用量每用荔枝肉少許,搗爛和藥,貼患處,膏蓋。立時(shí)止痛,疔即拔出。摘錄《衛(wèi)生鴻寶》卷二......
  • 處方壁蟢窠7個(gè)(內(nèi)有子者),老壁蟢2個(gè)(以發(fā)扎好),白礬7分(熔化)。制法將扎好之壁蟢入熔礬中粘足,燈火炙透,為末。功能主治熱癥喉痛。用法用量吹喉。摘錄《外科全生集》卷四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