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白附子丸

    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七:白附子丸處方

    白附子(微炮)半兩,天麻半兩,半夏(湯洗7遍)半兩,朱砂(研細(xì),水飛)半兩,白僵蠶1兩(炒,去絲嘴),全蝎21枚(去毒,微炒),膩粉1分(別研),麝香1錢(別研),金箔10片(別研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藥將白附子等5味研為細(xì)末,次入研者藥,1處拌勻,煮棗肉為丸,如黍米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小兒急慢驚風(fēng),潮熱生涎,上氣喘急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0丸,煎荊芥湯送下,不拘時(shí)候。

    摘錄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七《圣惠》卷十九:白附子丸處方

    白附子1兩(炮裂),白僵蠶1兩(微炒),膩粉1分,天南星3分(炮裂),白花蛇1兩(酒浸,炙微黃,去皮骨),防風(fēng)1兩(去蘆頭),麻黃1兩(去根節(jié)),赤箭2兩,麝香1兩(細(xì)研),白術(shù)半兩,羚羊角屑3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加麝香、膩粉,研令勻,以糯米粥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風(fēng)痙口噤,身體強(qiáng)直,迷悶不識(shí)人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0丸,以溫酒研下,不拘時(shí)候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十九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二:白附子丸處方

    半夏(湯洗7遍,生姜汁制)3分,天南星(炮)3分,寒水石(煅)3分,細(xì)辛(去葉土)3分,白茯苓(去皮)3分,白僵蠶(炒,去絲嘴)3分,肉桂(去粗皮)3分,白附子(炮)3分,川芎3分,香白芷1分,麝香1分(別研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,生姜汁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風(fēng)搏陽絡(luò),胸膈涎盛,眉痛頭旋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0丸,食后用溫?zé)崴拖隆?/p>摘錄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二《濟(jì)陰綱目》卷三:白附子丸處方

    白附子4兩,附子2兩,黃狗骨頭4兩(燒灰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,粥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婦人經(jīng)年崩漏不止,諸藥不效,脈濡微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30丸。與伏龍肝散兼服。

    摘錄《濟(jì)陰綱目》卷三《普濟(jì)方》卷四十六引《經(jīng)效濟(jì)世方》:白附子丸處方

    天南星(生)、天麻、半夏(湯洗7遍)、川烏頭(生,去皮臍)、白附子(生用)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細(xì)末,加腦子、麝香少許,瓷盒內(nèi)閉1-2宿,清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,朱砂為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風(fēng)虛痰盛,頭目昏眩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5-7丸,加至10丸,食后茶清或姜湯送下,服時(shí)微以齒碎之。

    摘錄《普濟(jì)方》卷四十六引《經(jīng)效濟(jì)世方》《直指》卷十一:白附子丸處方

    白附子(炮)1兩,南星(炮)1兩,半夏(湯7次)1兩,旋覆花1兩,甘菊1兩,天麻1兩,川芎1兩,橘紅1兩,僵蠶(炒,去絲嘴)1兩,干姜(生)1兩,全蝎半兩(焙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用生姜半斤,取汁打面糊為小丸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風(fēng)痰上厥,眩運(yùn)頭疼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50丸,食后荊芥湯送下。

    摘錄《直指》卷十一《圣惠》卷八十五:白附子丸處方

    白附子1分(炮裂),白僵蠶1分(微炒),烏蛇3分(酒拌,炙令黃),牛黃1分(細(xì)研),干蝎半兩(微炒),麝香1分(細(xì)研),朱砂半兩(細(xì)研,水飛過),甜葶藶1分(隔紙炒令紫色),青黛半兩(細(xì)研),蟾酥半錢,蜣蜋1分(微炒,去翅足),天漿子21枚(內(nèi)有物者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以豬膽汁為丸,如綠豆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小兒急驚風(fēng),手足抽掣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丸,以冷水研,滴入鼻中,候嚏1-2聲,便以溫水研3丸服之,或吐出粘涎,得睡便愈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八十五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十五:白附子丸處方

    白附子3錢,龍腦(研)1錢,麝香(研)1錢,蝎梢(微炒)7枚,天南星(炮)1兩,白僵蠶(微炒)1錢,凝水石(煅過,研)1兩半。

    制法

    上藥,除凝水石外,搗研為末,再同和勻,入白蜜不拘多少,研令如稀餳狀,入白面糊半匙頭許,然后將凝水石末旋入,以干可為丸,如雞頭子大,于凝水石末中,留少許為衣,慢火焙干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腦風(fēng)。鼻息不通,時(shí)流清涕,多嚏不已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1丸,細(xì)嚼,食后用薄荷熟水送下;茶清亦得。

    摘錄《圣濟(jì)總錄》卷十五《圣惠》卷四十:白附子丸處方

    白附子3分,白芷3分,杜若3分,赤石脂2兩,桃花2兩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甜瓜子1兩(微炒),牛膝1兩(土苗),雞糞白3分(微炒),白石脂2兩,遠(yuǎn)志3分(去心),葳蕤3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令人面潔白媚好。主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0丸,食后以溫牛乳1合送下。

    摘錄《圣惠》卷四十《衛(wèi)生總微》卷十:白附子丸處方

    白附子1分(末),蝎梢1分(研),舶上硫黃半兩(研細(xì))。

    制法

    先將半夏半兩(湯洗凈,生為末),生姜自然汁和劑,捻作餅子,小錢大,沸湯內(nèi)煮至熟,取出研成膏,入3味藥末和之,如干,添少湯,丸如蘿卜子大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傷風(fēng)冷吐逆,及治糞青下瀉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每服20-30丸,米湯或乳汁送下,不拘時(shí)候。

    摘錄《衛(wèi)生總微》卷十
更多中藥材
  • 處方半夏1兩(搗羅為末),鯸鮧魚脂2兩(煎了者)。制法上藥1處調(diào)如膏。功能主治鼠瘺。用法用量旋取敷瘡上。摘錄《圣惠》卷六十六......
  • 處方蒼術(shù)2錢,白術(shù)1錢半,半夏1錢,南星1錢,酒黃芩1錢,香附1錢,陳皮5分,赤苓5分,威靈仙3分,甘草2分。功能主治痰飲臂痛不能舉。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加生姜3片,水煎服。摘錄方出《丹溪心法》卷四,名見《東醫(yī)寶鑒·外形篇》卷四......
  • 《張氏醫(yī)通》卷十四:半夏蒼術(shù)湯別名柴胡半夏湯(《張氏醫(yī)通》卷十四)。處方升麻 柴胡 藁本各1.5克 茯苓 神曲(姜汁炒)各3克 蒼術(shù)(米泔制)半夏各6克 生姜10片 甘草(炙)1.2克功能主治祛風(fēng)化痰。主素有風(fēng)證,目澀,頭疼眩暈,胸中有痰,......
  • 處方半夏5兩(洗),蘇子1升,生姜5兩,大棗40個(gè)(擘),橘皮3兩,桂心3兩,甘草2兩。制法上切。功能主治卒上氣,胸心滿塞。用法用量水7升,煮取2升7合。分3服。注意忌海藻、菘菜、羊肉、餳、生蔥。摘錄《外臺(tái)》卷十引《深師方》......
  • 《醫(yī)略六書》卷二十二:半夏茯神散處方半夏2兩(制),茯神1兩半(去木),棗仁3兩,遠(yuǎn)志1兩半,膽星2兩,天麻2兩(煨),陳皮1兩半,木香1兩,磁石3兩,烏梅3兩。制法上為散。功能主治癲妄,脈弦滑者。用法用量水1盞,煎數(shù)沸,加姜汁1匙,調(diào)服3......